浙江在线1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海洋科研人员在钱塘江里发现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香鱼;畲乡基层河长亲历了河道水质从V类到I类的提升;扎根浙江的海归企业家在秀美的城市绿道漫步休闲……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中,用亲身经历的故事,点赞了近年来我省生态环境的明显变化,给“绿水青山成为浙江最靓丽的金名片”做了生动的注脚。
过去5年,我省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劣V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PM2.5浓度大幅下降,森林覆盖率显著提升,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与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相比,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还有短板要补齐。特别是污染防治领域,有着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一位长期在环保领域工作的政协委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之前以治水为代表的浙江污染治理工作,是对“山水林田湖草”这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的一场“外科手术式”的治疗,一些重要的病灶切除了,疗效明显;但“病去如抽丝”,要完全恢复环境机体的健康,还需要对症下药,一帖帖开方子,做调养,防反弹。
为此,我省对今后五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进行了深入谋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浙江。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今,唯有驰而不息抓落实,科学务实保长效,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把绿水青山这张靓丽的金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