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8全国两会 > 大会要闻 正文

代表委员热议大运河(浙江)文化带建设

传承运河文脉 讲好浙江故事

2018-03-04 21:27:27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李文芳

  浙江在线北京3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李文芳)初春,京杭大运河上,各式船舶川流不息。从杭州出发,带着运河水岸的动人情怀来到北京参加盛会,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向记者翻开了自己带来的建议:加快大运河(浙江)文化带规划建设,在大运河沿线地区构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

  最近两年,我省提出了加快大运河(浙江)文化带规划建设,积极推进大运河(浙江)文化带、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崔巍代表和一些代表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大运河要彰显其文化价值,要在运河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中找到新的平衡点,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社会、经济、生态各项建设,把大运河(浙江)文化带打造成全国示范段,讲好大运河文化带的“浙江故事”。

  崔巍代表和大运河有着不解之缘,这条滋育着城市与众生、涵养着风情与人文的大运河带给她创作灵感,也让她思考千年运河的未来发展。在她看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关键在“带”,经济、文化建设都要从“带状”去思考,保护、利用也要作为一个整体推进,“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就是在沿线城市构建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发力,打破一亩三分地,促进更大范围的融合和交流。”

  在多年运河采风、创作过程中,崔巍代表结识了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大运河是“文化之河”,要将大运河的研究工作提升到“运河学”的高度来认识。“敦煌学”“长城学”以及对丝绸之路的系统研究都呈现出新气象,但从文化遗产角度对大运河进行挖掘和提炼的相关工作还比较薄弱。大运河本身是鲜活的,它涉及文物、遗产、历史、景观、艺术、文学、建筑、规划、管理、考古、经济诸多领域,“运河学”就是要对大运河文化作出进一步的挖掘和提炼,提高大运河价值的公众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在20年前就对运河杭州段的环境状况进行过调查分析,他提出,充分利用大运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运河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充分发挥大运河沿线历史经典产业的集聚和先发优势,以丝绸、黄酒、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为重点,加快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推进运河沿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和文化融合发展。

  同样,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委吴晶表示,要推进文化展示、主题旅游、文创产业的组团和串线发展,通过精心打造一批凸显运河特色的会展、演艺、民俗等品牌活动,将运河沿线文化亮点连起来、串起来。对于这一点,崔巍代表也有着相似的建议。“我们要用运河边成长起来的文学艺术形式去创作新的运河文艺作品,可用各种艺术形式编演运河大戏。”崔巍代表说,舞蹈剧《遇见大运河》作为助力运河申遗的一部艺术作品,在运河申遗成功后,先后走进了大运河沿线城市,以及法国、德国、埃及、希腊等国的著名运河城市,让更多的人感知到中华文明的渊源博大。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运河在水运、生态等方面仍然有着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需要精准发力。在沈满洪代表看来,运河文化带的发展要强化运河沿线桥梁、码头、民居等文化载体的保护,进一步推进运河河道清淤、河网修复、堤岸绿化等,让沿线生活的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吴晶委员也表示,应发挥大运河沿线各地通江达海、联接海上丝路的优势,加强大运河航道的现代化改造,提升大运河通航等级,加快现代航运走廊建设,打通浙东运河,对接海上丝绸之路,使其成为联通“一带一路”,联接京津冀、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重要通道,传承更多运河文脉。

  运河文化带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通过局部区域的发展作为高地,先行先试,引领和带动整体运河文化带的发展。代表委员们还提出了支持浙江争创国家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议,希望国家大力支持浙江建设国家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助推浙江运河文化开展整体性保护、数字化集成、产业化发展、美丽化传承和国际化传播,树立世界遗产和文化生态协同保护、非遗信息平台建设、非遗特色小镇建设、以非遗保护促进乡村振兴和运河文化国际交流。


标签:大运河;运河;浙江;运河文化;全国人大代表;合作机制;互动 编辑: 蒋敏华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视觉设计室制作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