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8全国两会 > 大会要闻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殷兴山——

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2018-03-07 05:43:27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金梁

  浙江在线3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金梁)“当前我国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要标本兼治,有效消除风险隐患。”殷兴山委员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这段文字边做了标记。看到“金融风险”四个字,如看到红灯,他有着刹车的冲动。

  长期从事金融工作,身兼浙江省金融学会会长,殷兴山经常深入基层和经济金融一线调查研究。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来看看他怎么说——

  记者:浙江把金融风险防控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目前情况怎么样?

  殷兴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底线必须要守住。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化解金融风险,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

  近些年来,各类金融风险持续积累,风险防控压力较大。作为民营经济、市场经济、开放型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浙江在经济金融走势上有一定先行性,也较早暴露了金融风险,这些年一直重视不良贷款的处置。

  但如今,浙江的金融风险先于全国企稳并迎来拐点。2016年和2017年,浙江不良贷款连续两年“双降”。截至2017年末,全省不良贷款率是1.64%,比上年末下降0.53个百分点。

  记者: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很多,该从哪些地方入手防范化解?

  殷兴山:做好金融风险防范这篇文章,浙江有很多探索值得一说。

  比如不良资产风险,部分地区的担保链风险仍较为严重,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不良贷款风险尚未完全暴露,信用风险压力不减。浙江通过一手抓增量控制,一手抓存量化解,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去年底,浙商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证券化加速存量信贷资产的流转,有借鉴意义。

  再如推进市场化“出清”和“去杠杆”。人民银行与省高院等建立破产重整常态化合作机制,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金融支持企业破产重整工作意见,2017年全省受理破产案件数居全国第一,其中重整78件,成效明显。

  记者: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你碰到最困难的是什么?

  殷兴山:我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比传统金融风险更隐蔽和易于扩大。还有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有的非金融企业通过参股、收购多家金融机构等方式成为金控公司,集团内存在企业间关联业务复杂等问题,其隐藏的风险控制等需高度重视。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已意识到这些难点,故提出加强金融监管。

  记者:为了防控金融风险,个别金融机构在处理业务的时候,会不会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缩手缩脚,防控会不会出现“过度”?

  殷兴山:金融机构不能因为惧怕风险,而减弱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金融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直紧扣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就是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我认为,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中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需围绕服务匹配高质量发展要求。让金融机构轻装上阵,更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

  从浙江的经验来看,真正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风险明显小于其他机构,发展优于其他机构。这说明服务好实体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是不矛盾不冲突的。

  记者:浙江中小企业多,对资金需求大,民间互保联保的情况较多。你认为,企业在这方面该如何规范运作?

  殷兴山:一家企业倒闭拖垮多家企业,这个“互保劫”是浙江自身经济特点和金融体制机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担保作为一种信用增级方式,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因为被滥用,埋下了隐患。

  近年来,浙江企业担保圈风险扩散势头已得到初步遏制,化圈解链工作有序推进。企业要完善治理结构,聚焦主业,坚定不移走内涵式提升道路,更加注重对技术改造升级的投资,避免过度投资和过度对外担保,防止出现“摊大饼、铺规模”等现象。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开展直接融资,如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特别是利用好当前我省大力推进“凤凰行动”计划、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契机,积极参与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补充和夯实资本,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标签:浙江;政府工作报告;实体经济 编辑: 汪江军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视觉设计室制作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