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攀)逛个动物园要指纹“打卡”,连回家进小区也要刷脸“验明正身”……会议期间,记者在浙江代表团驻地酒店楼道里偶遇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他正和其他代表讨论着什么。凑近一听,原来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有关,于是一场“楼道专访”开始了。
“你还记得自己被采集过多少信息?又是否知道这些信息最后流向哪里?”面对胡季强代表的一连串提问,记者连连摇头。近年来,随着人脸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和商业化应用,人脸、指纹、声纹、虹膜等生物识别信息方式,正在不知不觉中被“嵌”入到百姓生活中。他说,尽管政府部门能很好保护这些信息,但其他采集主体很难保证信息安全。
与密码、住址、手机号等可更改的个人信息不同,具有唯一性、不可变更性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被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去年,有一位游客因不满被动物园要求采用“刷脸”方式入园,将一家动物园告上法庭,这起案件也被称为“人脸识别第一案”。“这说明,当前公民对个人生物信息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胡季强代表说,此次参会,他提交了一份关于修改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议案。
胡季强代表建议,草案首先要对个人生物信息和生物信息权等相关法律概念,进行更加明确的界定,让有关部门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应对市场主体应用个人生物信息的具体场景作出具体限制。
“知情同意,是公民享有个人信息权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下收集、使用和处理公民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和合法前提。”胡季强代表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场主体要严格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向个人生物信息被收集人履行告知和说明义务,“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侵犯个人生物信息行为的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打击惩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