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番重要讲话,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部署,也是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建设的重视一以贯之,早在2003年,就在《求是》杂志上深刻阐述浙江如何建设生态省;上个月,又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要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充分利用生态保护先发优势,高质量建设美丽浙江,就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重点在法治、关键在落实。
加强立法,构建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科学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高瞻远瞩地提出,要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生态省建设走上法治化轨道。
建章立制,健全利益导向体系。企业是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堵不如疏。要进一步优化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完善利率优惠、贴息等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绿色金融,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力;通过利益驱动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并给以稳定的预期,对改革的目标、措施进行固化。同时,积极探索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使违法主体受到市场约束和惩戒,受到同行和公众的道德谴责。
严格执法,落实体制改革措施。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执法不严格,就会使法治打折扣;执法不公正,更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违法违规企业以低价格逼走遵纪守法企业。“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正、公平的前提是公开、透明。要大力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坚持“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进行事中事后监管,消除权力寻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