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高举“特保棒”
浙江纺织“生死劫”
为了在后配额时代大踏步前行,浙江许多纺织企业不惜重金进口机器,又不吝成本地让生产设备闲置,就等到2005年新年钟声敲响投入运行。一位老板如此解释:“机器在那里空转,好比是拿奔驰车拉黄沙水泥。但一到2005年,我就可以拿奔驰车去拉真金白银,别人可能还在到处找车。”
2005年5月,面对欧美举起的“特保”大棒,这些企业却有可能既拉不到真金白银,也养不起奔驰车了……
□新华社记者 冯源张乐
严格意义上的“纺织品后配额时代”只存在了133天,便随着美国5月13日对中国三类服装产品重新设定配额设限而中止了。
美国两度设限,欧盟“特保”调查,国内先后调整纺织品出口税率———一连串的政策利空让“红五月”成了纺织企业的“灰五月”。
在浙江,这个刚刚经历纺织品出口2004年超过广东、位居全国第一的喜悦,纺织品出口占全省外贸额35%以上、5488家纺织品出口企业中私企又占到2700多家的纺织大省,被一下子推到风口浪尖……
“大棒”效应:你不买,我还不卖呢
5月25日,首个美欧纺织品买家团在浙江结束了3天的匆匆行程,和近100家浙江企业谈了两个白天的生意,留下120万美元的订单和768万美元的意向。
由于买家团的到来是在欧美“特保”大棒举起之后,因而备受关注。
“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会增加采购成本,提高服装价格,消费者当然不满意。”采购团成员之一、美国原料制造公司代表托马斯·詹姆斯博士说。
“我想考察中国丝绸织品和棉织品市场,但目前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影响了我对中国纺织品的观察判断。这次只是大致看一下,明年再来下订单。”来自美国费城的约瑟夫·格雷科说。
宁波维特精华浙东针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逸明说,如果按照原定的6月1日起74种纺织品出口关税上调,加上先前对纺织品征收从量关税,公司将减少23的出口利润,净盈利率将从去年的9%下降到3%。
杉杉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商务部部长朱素君说,目前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保”呼声较高,难免今后还有一些纺织品被列入“特保”范围。公司的棉制裤子几乎不再对美出口。
浙江达成凯悦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经理包江表示,在当前政策背景下,外贸纺织企业接订单需要谨慎,必须保留适当的利润。像一件衣服出口到美国,原本只赚0.6元,加税后,每件还要倒贴0.4元,出货越多,赔得越多。
你不买,我还不卖。市场出现了僵持。而5月30日宣布的自6月1日起共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的决定,又给国内纺织企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纺织企业:新一轮洗牌已经拉开
记者观察发现,纺织企业的新一轮洗牌端倪初显。
浙江省外经贸厅外贸处的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今年1至4月,浙江省外贸出口增幅为40.2%,其中服装类增幅在26%左右,纺织品类为35%,预计今年将有三至四成纺织品出口企业受影响,依靠量的扩张来取胜的企业或小企业首当其冲。
纺织业重镇绍兴已经传来不妙的消息。中国农业银行绍兴华舍支行行长徐城坚承认:今年几乎不敢向纺织企业放贷,贷款比重从过去的60%下降到了40%。绍兴县农业合作银行华舍支行信贷处主任王伟强也证实说,今年发放的1亿元贷款中,纺织企业只占30%———此前,这一数据一直在50%以上。
绍兴市城东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中高档面料为主的知名企业,2003年企业决定转型涉足化纤领域,计划到2005年化纤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销售收入超过2.5亿元。因行情下滑,新上马的化纤企业投产即亏,再次面临转让的命运。
另一家辉煌了30多年的纺织业老牌民企雄狮集团,也因资金链断裂轰然倒下。银行表示,不是不给企业贷款,而是不敢给纺织业贷款:过度膨胀造成的结构失衡,导致企业低价竞争,低价竞争又导致了低工资,从而出现民工荒。绍兴全市纺织业工人缺口高达6万人以上,许多企业不能完全开工。
近几年,浙江纺织业大搞技术革新。以代表纺织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无梭织机为例,浙江拥有率已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萧山、绍兴等地区,全社会拥有无梭织机比例分别高达83%和72%,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无梭化率达90%以上。2004年,全省进口纺织设备价值达10.43亿美元。目前,浙江的化纤生产能力和织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为了在后配额时代大踏步地前进,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进口了机器,又不惜成本地让生产设备闲置,就等到2005年新年钟声敲响投入运行。去年,一位老板如此解释:“机器在那里空转,好比是拿奔驰车拉黄沙水泥。但一到2005年,我就可以拿奔驰车去拉真金白银,别人可能还在到处找车呢。”
眼下,有些企业怕是可能既拉不到真金白银,也养不起奔驰车。
专家预警,为何没有起到作用
这场纺织品贸易的“倒春寒”,并非毫无预兆。
2004年,许多纺织品企业眺望着后配额时代的旖旎春光而摩拳擦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马庆龙,在2005年初政协浙江九届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时就警告说,一些企业盲目看好纺织行业,以单纯追求数量的增长求得绝对利润,这种投资拉动型的发展,使部分纺织品产能迅速膨胀和过剩。浙江化纤、织造、印染生产能力已居全国首位,有些常规产品产能过剩。
对中国纺织业持友好态度的美国进口商也有意见。曾出席在宁波举行的APEC纺织品贸易研讨会的一位美国贸易专家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美方纺织品进口协会预料到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会猛烈增加,担心美国企业和政府采取抵制措施。一年多以来,该协会两度组织美国进口商和相关企业到中国来沟通,协商如何应对“后纺织品配额时代”。“我们希望中国同行能提前拿出一些措施,主动减少出口,避免给美国市场造成大的冲击。很遗憾,当时中国同行几乎无人响应。”
把2004年各大媒体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报道罗列一遍,就能看到,专家、官员乃至外方人士都不忘提到两大命题:“价格战不可持久”、“贸易壁垒势必卷土重来”。
现在来看,预警效果并不理想。中国贸促会杭州分会一位人士介绍说,不少浙江纺织业老板从来不看新闻。而记者在买家团现场采访时,也会被“你能不能告诉我,1月1日的关税税率到底是多少”之类的问题弄得瞠目结舌。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艰难过程中,许多企业凭着单打独斗一路厮杀,对外界提醒养成了“正面文章反面看”的习惯,往往延续老经验,凭着感觉走。
然而,“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之”。
企业策略:预则立,不预则废
也并不是没有清醒者。浙江一些企业由于提前准备,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了“生死劫”带来的冲击。
策略之一:以高附加值产品扩充利润空间。杭州百美服装公司是美国多家服装品牌供应商,公司总经理钟志明告诉记者,像供应给全美第二大联锁超市CHICO'S的一件全棉T恤,出厂价就有11美元,原先征收从量税只有几美分,在签订供货合同时根本忽略不计,提升出口关税之后,也就几十美分,企业仍然可以承担。
策略之二:境外设厂规避贸易壁垒。宁波申洲针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荣说,公司在柬埔寨成立了工厂,并考虑到老挝、越南设厂,柬埔寨的工厂首批招工2000人,到年底将增到1万人。部分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比国内低,美欧设置的贸易壁垒也少。公司把面料研发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仍然放在宁波,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策略之三:善学善用国际贸易规则。浙江维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承命说,公司今年11月向美国出口纱线,在合同中追加了在美国政府设限或采取“特保”等情况下的免责条款,避开政策风险。这家公司还以51%的股份控股了一家美国零售企业,改变了原来必经的中间商渠道,直接进入美国零售渠道。
策略之四:及时调整市场。“谴责不是办法,求天保佑也不是根本。我们企业惟一能做的,就是积极调整战略布局,把影响降到最低。”杭州金球纺织公司总经理金昌仪说。这家主要生产棉及真丝服装的企业每年出口产品30万—40万件,其中出口美国约5万件。包括沃尔玛在内的美国大型零售商都是这家企业的客户,他们的应对方案是:调整出口国家和出口产品种类,将出口重点转移到中东和非洲等地区,并增加真丝等高档服装产品的出口数量。
策略之五:积极应诉抗争。宁波康大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许观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3家中国企业决定联手应诉美国商务部立案的艺术画布倾销案,已聘请组成一支对反倾销案件经验丰富、由中美两国律师联手合作的法律顾问团队。“虽然涉案产品在宁波康大出口产品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我们要显示中国企业对国际游戏规则和对自身权利的尊重。”有专家介绍,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纺织品反倾销案的第一案。
浙江省经贸委轻工纺织行业办主任王晓光表示,浙江纺织品出口必须改变以往的低价战略,转向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走品牌经营的路线,同时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争取更大利润空间。
在贸易摩擦的课堂上,浙江纺织品企业还有许多内容要学。一位北京法律界资深律师告诉记者,美国提起“两反一保”诉讼时,连时间都越选越精。“好几次都在春节前夕发布立案公告,我们找企业没人,找部委没人,他们也知道中国人忙着过年哪。”虽是打趣的话,也值得咀嚼。
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我们怎能有丝毫懈怠?
(新华社供《长三角》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