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财经》:土地资源紧缺已制约浙江经济持续发展

www.zjol.com.cn  2005年06月14日 14:43:1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土地紧缺已成为制约浙江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与之并存的,是土地的闲置和浪费。其根源则在于对土地要素的政府垄断和行政性管制,根本之策是建立统一完整的土地市场机制。

  土地荒频现

  温州市国土资源局用地审批处处长朱剑云自称是“温州最忙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半个多小时里,不断响起敲门声;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主题只有一个——土地。

  “企业发展要土地,产业升级要土地,招商引资更需要土地。可手头根本没有那么多地!”朱剑云无奈地说。

  据朱剑云介绍,温州历来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2004年宏观调控后,“土地”更成为制约温州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温州市可用于建设的土地只有55万亩左右,而全市1999年至2003年五年间共批准建设用地27万亩。按这样的速度,十年就会全部用完。

  浙江省缺地的不只是温州。在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市,很多企业同样受着土地的煎熬。由于土地供应减少,近年来义乌房价节节攀升,三年前的房屋今天升值三倍,市场上还很抢手。

  义乌市纺织协会办公室主任龚关海告诉《财经》:“义乌纺织协会早在2003年就多次向市政府请示,会员企业要求批2868亩土地用于扩大再生产。市委书记为此还专门开过协调会。但至今没有一家企业批得一分土地。”

  不少浙江企业因无地可用,只好把企业迁往外地。据记者调查,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外迁逐年递增,其中不乏正泰集团、天正集团等大型企业。

  据2004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浙苏沪中小企业发展优势比较》的报告,造成浙江企业外迁的诸多因素中,首先是土地紧缺,占52.3%的权重,远远高于占据第二位的原材料及能源供应紧张,后者的比例只有10.9%。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主任蔡章生告诉《财经》:“工业用地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障碍。”据他分析,浙江民营企业能够有今天,与低价获得土地等资源密不可分,但现在“形势变了”,“千金易得,一地难求。”

  无庸讳言,土地紧缺是浙江省的自然禀赋条件。浙江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2%,人口占全国的3.6%,向来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根据1996年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浙江省耕地面积3188万亩,人均只有半亩耕地,只有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其中划定的基本农田有2711万亩。这2711万亩基本农田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占用一分一厘都要经过国务院批准。如此算来,浙江省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只有400多万亩。

  但是,近年来浙江省工业建设用地数量剧增。据浙江省统计局测算,近几年耕地面积减少数呈逐年增多趋势,1996年-2000年全省平均每年减少耕地面积21.95万亩,2001年-2003年平均每年减少耕地58.45万亩。如按2000年后建设占用耕地的实际情况,不计土地整理增加的土地,上述400万亩耕地最多能够用十年。

  “现在是企业等项目,项目等土地,数以千计的企业都在排队等地。”浙江省统计局储小华副处长对记者说。

  “稀缺”与“闲置”并存

  但土地紧缺,只是硬币的一面。与之并存的,是珍贵的土地的闲置和浪费。

  乐清市是温州的一个县级市,与温州隔江相望。车行瓯江大桥,一进入乐清市辖区,就可以看到偌大一片漂亮的厂房,厂房大多三四层,蓝白相间,背靠青山,显得清洁而宁静。这就是温州最大的民营企业正泰集团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的“大桥工业区”。置身于厂区前那延绵千米的宽广绿地,你会觉得是身在公园。

  正泰集团宣传处处长廖毅就在这里办公。廖的办公室设在质检楼三层。办公室宽敞明亮,很多办公室还空着。

  在温州乃至在浙江全省,像这样的“花园式工厂”并不少见。对于企业来说,这自然是实力的象征。绿地就像企业胸前的徽章,显露出企业的富裕和阔绰。不过,对于人均耕地只有半亩的浙江,尤其是人均耕地只有0.35亩的温州,这实在是太奢华了。

  温州市统计局2005年初专门成立课题组,调查了24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用地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工业园区作为产业积聚的主要基地,不仅土地利用率和产出低下,而且土地浪费严重。温州全市到2004年底共建成10个工业园区,但至今园区内仍有43%的土地没有开发。工业园区内累计开发土地面积共计39.7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投产面积只有22.8平方公里。园区厂房绝大多数是一层,二层很少,三四层基本没有。这些厂房占用土地面积超过3万亩,但建筑面积不足1.5万亩。

  据温州市统计局调查,从2001年到2003年,温州全市建设用地总量增长了1.2倍,而GDP仅仅增长48%。温州市统计局李国洪处长告诉记者:“全市园区的工业集中度只有18%,每亩产值只有147万元,仅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的52.1%。每亩税收8万元,仅为全市平均值的三分之二。”

  调查组还发现,温州有些企业拿到地后,迟迟不开工,有些甚至两三年闲置,这种荒地现象在各县市仍然存在。有些企业千方百计批到土地后,亦非立即建设生产,而是待价而沽,炒买炒卖,牟取暴利。有些企业批地建房的目的就是等待土地涨价,从中赚取差额。

  在浙江义乌,记者曾走访著名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二期工程。该工程占地800亩,于2004年10月建成。这天正逢周末,小商品城中却冷冷清清。据在此做生意的批发商说,二期工程是政府开发的,摊位费较高,生意并不好。记者在三层、四层看到,很多商铺还没有出租。而在一楼的大厅,已贴满了转让摊位的告示。

  即使在浙江省,义乌市土地也非常紧缺。义乌市发展计划局副局长龚英祥告诉记者:“义乌市每年需要建设用地4万亩,实际上2004年只有1200亩的用地指标。现在有数千家企业在排队要地。”但与此同时,根据义乌市经济发展局产业发展科的一份内部报告,全市有3000多亩工业建设用地闲置或出租,有的土地已经闲置两年以上。报告并“建议市政府依法收回其使用权”。

  记者在义乌市也看到,相当多的厂房分布于繁华闹市区,大型商场与工业厂房比邻而立,在“寸土寸金”的义乌市显得很刺眼。

  杭州市萧山区多年来在浙江省占据着显赫的位置。2004年4月浙江省清理整顿开发区,萧山区国土资源局对已批未供和供而未用的两类土地进行全面清理,最后找回了2万亩闲置土地。

  2005年1月21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公开收回杭州侨兴工贸公司17.46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该公司早在十年前通过行政划拨获得使用权,但“至今未开发建设,造成土地长期闲置”。这样的案例在浙江并非少数。

 [1] [2] [3] 下一页

来源: 《财经》杂志  作者:  编辑: 何始玉

相关稿件
·土地资源紧缺 温州出台三大措施破解用地难题 2005-04-07
·土地资源和人才受约束 温州民企酝酿产业转型 2005-02-03
·宏观调控优化土地资源 浙江“寸土”方成金 2004-08-26
·缓解要素制约 杭州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效益 2004-07-14
·杭州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效益 2004-07-14
·浦江力求寸土生寸金 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有“铁律” 2004-05-23
·杭州房价高企之谜:现有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2004-04-09
·嵊州土地资源市场化运营 2002-12-2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盘点 更多 
·【新闻鲜晨多】9月2日:温州一酒吧上演色情脱衣秀 露点照片疯传网络
·【新闻鲜晨多】9月1日:账上800多万仓库却空空 温州红十字会的钱去哪了?
·【新闻鲜晨多】8月31日:浙江清算药品“回扣门”事件 百余名医生被约谈
·【新闻鲜晨多】8月30日:三天温州存款狂减372亿 揭秘银行存款暗战内幕
·【新闻鲜晨多】8月29日:暗箱操作还是审核有误? 温州一10岁小孩获准买经适房
 精品专题 更多 
·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对话网友
·蔡奇对话网友
·姚克对话网友
 图说新闻 更多 
猪粪发电
猪粪发电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草莓苗上市
草莓苗上市
村邮站成“便民店”
村邮站成“便民店”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