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课题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设立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投资融资公司
作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综合实验区,温州在金融体制改革上的探索又迈出重要一步。由温州市银监分局和温州市体改委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课题认为,要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当务之急是设立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投资融资公司——专门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而服务。
至于此前一直被寄予厚望的民营银行,该课题首次作出明确表态,民营银行在温州“目前不具备可行性”。
该课题名为《在温州试点“中小企业投资融资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本报记者昨日获得了课题的部分内容。
温州筹建民营银行一度被媒体报道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光明大道”。当时的观点认为,“温州有良好的信用环境和金融环境,经济结构又以民营为主,中小企业量多面广,拥有1500亿元民间资本,加之一批热衷于将民营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企业家,所以温州有合适的土壤。”
但在这份课题中,监管部门明显对此持审慎态度。课题组得出的结论是,设立民营银行“不可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当前的形势和经济、金融环境下,时机尚未成熟”。
该课题负责人、温州市银监分局副局长张震宇对此列举了三个理由:其一,吸收公众存款不但使温州有限的存款资源争夺更加激烈,而且服务的对象也将与现有的银行雷同。目前,有13家银行在温州开设了分支机构,加上数量众多的农村信用社网点,如果本质为银行的“民营银行”介入,吸收公众存款的“争夺战”将更为激烈。同时,根据以往经验来看,不少股份制银行的进驻,都称“致力于中小企业的服务”,但实践中其贷款还是难解中小企业资金之渴。
其二,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尚未成熟。杭州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没有金融从业经验的民营企业进军银行业,本身就意味着风险;另外,若缺乏足够的资金实力,过小的规模也不利于规避风险。该人士说:“这些都需要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法律制度来规范,但目前还有待于突破。”
“入股创办‘民营银行’的本意与监管当局构建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的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成了温州官方否决民营银行的第三个理由。
对于此前呼声甚高的另一个方案——筹建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张震宇表示,投资公司由于只能“投资”,不能“融资”,在资金规模、风险规避、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将受到制约;同时,投资公司的经营者很可能利用政府垄断的大项目、无风险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这显然违背了创建此类公司的初衷。“加上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自身经营上的困难,要想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也不可行。”张震宇说。
相比之下,“中小企业投资融资公司”成了目前最现实的途径,因为它不仅具有投资“功效”,还具备融资功能,同时也可以为庞大的温州民间资本找到出路。根据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公布数据,截至2004年底,该市的民间借贷规模约为420亿元,民间资本更是超过3000亿元。
据温州市体改委一位官员透露,这份课题就是温州即将开展的中小企业投资融资公司试点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按照既定思路,“为中小企业担保、参与中小企业投资、吸收民间资本”将是此类公司的主要功能,温州有关部门对此寄予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