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26年来,上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法医郑先平,先后参加鉴定伤残9000多人次,检验解剖尸体5100余具,直接参与破案137起。令同行敬佩的是,他至今没办过一起错案或当事人要求复评的案件。知道内情的人说,老郑能取得这些成绩,与他有三件“宝”有关。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地同行纷纷慕名前去拜访郑先平。大家不仅看到了这位共产党员、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省政法系统十佳公安民警的独特风采,而且对他的三件“宝”过目难忘。
第一件“宝”:一把卷尺析案情
“你裤袋里的宝,能不能让我看看?”6月18日下午,记者经过大半天“外围”采访,终于“逮”住郑先平。他从裤袋里拿出一把卷尺笑问:“你怎么知道这是我的宝贝?”
这把卷尺,老郑总是随身带。为了解致伤工具对创口的影响,他经常逛商场,跑地摊,对那些新上市的榔头、刀具等可能被用作凶器的器械用卷尺量一量,把观察到的切痕情况记录在册。市场上出现新款的菜刀、纸刀等,他还买回家进行分析研究。就这样,卷尺成了他的“宝贝”。有次,在丰惠镇一口水井里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的尸体,他下井花了整整4小时,对尸体进行检验和解剖,根据创口的长短,认出是一处钝性物打击所致……根据他描述的器物,侦察员一周内就破获了这起杀人案件。
老郑手中的这把卷尺,经常是打开案件之门的钥匙。去年1月8日,建新村公共厕所边发生村民俞兴忠被杀案。老郑拿着卷尺,对尸体损伤情况进行检查后,认为村民顾水根有重大作案嫌疑。但对顾宅搜查后,没发现有价值线索。老郑不死心,对从顾家搜出的顾水根案发时穿过、且已洗净的衣裤及鞋子烘干检查,发现鞋子左侧鞋缘有直径约0.5毫米的喷溅血滴。就是这一细节,最终使顾水根心理防线崩溃,交代了作案全过程。
第二件“宝”:10条旧凳好歇脚
老郑那简陋的办公室里,堆着10条大小不一的旧凳。十几年来,老郑把别人扔在路上的旧凳捡来,一一修好,摆在办公室里,让前来评残评伤的群众歇脚。
除了检验尸体,老郑的工作就是搞伤残鉴定。有时有领导或朋友来对某些伤残鉴定打“招呼”,他也软硬不吃,从不在伤残定级上搞“照顾”。老郑说,伤残鉴定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历史,对得起人民群众的信任。但他从不对群众露“冷面孔”,这些旧凳就是老郑对群众的一片心意。
老郑平均每天要鉴定20多起伤残案。记者看到,已是下午4时,仍有群众拄着拐杖、手上绑着布条前来鉴定。老郑又拿凳子又泡茶,还让他们慢慢讲。向老郑学法医的徒弟说,有时群众中午没地方吃饭,老郑就掏出自己的菜票,请群众到食堂吃一顿便饭。谈及每年要花钱买二三十斤茶叶,为群众泡茶的事,老郑不让徒弟说下去,正色地说:“这是应该做的。”
让群众有凳子坐,是在公安系统开展的“创人民满意活动”中,老郑为群众承诺的服务之一。承诺的服务还有义务清洗检验过的尸体、为变形尸体免费整容、为行动不便的伤者上门检验鉴定、对经济困难者免费鉴定等。
第三件“宝”:竹板一副为爱警
老郑的第三件“宝”,是办公室门后那副用布条绑着的竹板。说起这件“宝贝”,老郑的话多了:他3次因公负伤,其中有两次被犯罪分子用刀戳伤,致使左胸肺部穿透,动脉大出血等,就是靠竹板、布条等自救方法活了下来。
绍兴民警杨钢林在追逃斗争中光荣牺牲后,老郑查看了他的资料,认为他是被歹徒用刀刺穿整条大腿,造成大量出血而牺牲的。如果当时他具备一定的自救知识,找竹板或树枝勒紧大腿,就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这位好民警也许就不会离我们而去。叹惜之余,老郑利用晚上时间,编写了《警事救护与自救》,还带着这第三件“宝”,到绍兴、杭州、湖州等公安局讲课,受到同行欢迎。至今,他在全省各地讲课30余场,省公安专科学校、绍兴警察培训学校还将其传授的课程列入考试内容。
自救工作本不属于法医的工作职责,但郑先平说:“我是共产党员,如果传授自救知识能挽救战友生命、提升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这份工作就要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