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流浪乞讨人员各有各的不幸,但他们在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却得到了同样的关爱。
在这里,他们住在有吊扇、独立卫生间的宽敞房间里,睡在铺着干净草席和床单的床上,可以到阅览室、活动室看看电视、翻翻杂志或是下棋打球。洗澡有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服有全自动的大容量洗衣机,吃饭有可口的饭菜……
在这里,工作人员给浑身污垢,恶臭扑鼻的痴呆儿理发、洗澡,再一口一口喂他们吃饭;为伤痕累累、皮肤溃烂的流浪汉涂药,包扎伤口;把自家买的影碟带来给受助人员观看;为了找到流浪者的亲属,他们像侦察兵一样,不放过蛛丝马迹……
自2005年以来,杭州市救助站共救助了5334人,其中痴呆傻、精神病人、送医院治疗人员有120人,占到2.2%,由救助站购票安全返乡的有3505人,占65.7%。救助站还千方百计为求助人员提供便利:到街头劝导乞讨人员、流浪汉,设立救助引导牌,开通24小时救助服务热线……“杭州天堂爱在人间”、“情真意切无私帮助”等鲜红的锦旗,挂满了救助站接待室,救助站成了求助人员温馨的家园。
流浪老人有了“专职保姆”
“小周,小周,快!衣服收进来!”前天下午,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站在窗口朝外喊。
“来了,来了。”窗外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了,一个小伙子飞快地冲出去。说话间,他已经一个箭步冲进老人的屋子,将衣服、被单放下就去忙别的了。
“他姓周,我平时生活全靠他照顾。”老人拄着拐杖回到床边,对记者说。
老人叫张长根,今年72岁。5月17日,被好心人送到杭州救助站。来站的第一天,他洗澡时不小心摔倒,大腿骨折了。救助站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他在这已经休养了两个多月。张大爷一生坎坷,故乡是江苏,但长期生活在新疆,几年前出来流浪,以捡破烂为生,后来流落到杭州。
“现在我身体好一些了,当时啊,我痛得要命,动也不能动,都是救助站的人给我端水擦身。”谈到这里,老人满是感激。
“他们知道我喜欢吃面食,就特地给我做一些面条啊,馒头啊,天天端给我吃。”老人床边的桌上还放着一碗快吃完了的排骨面。
记者看到老人的床头柜上,放着几本书,上面那本是《说岳全传》,旁边还有一盒象棋和扑克:“您平时看书、下棋啊?”“是啊,我从前读过三年书,认识几个字,救助站怕我躺着无聊,就拿了书来给我看。”小周忙碌的身影,时不时地在窗前闪过。“小周有空的时候,也常常陪我下象棋,给我解闷。”“救助站里的人对您好吧?”“好,像亲人一样,”老人感慨地说,“我一辈子都泡在苦水里,在救助站里享了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