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茶·良渚可否捆绑申遗
我省上报的六个申遗项目都存在诸多困难
日前,国家文物局对今后几年我国申遗大致排了一个时间表,河南殷墟、大熊猫栖息地、开平碉楼、福建客家土楼等榜上有名,浙江的申遗项目却不见踪影。我省的申遗似乎遥遥无期。对此,省文物考古所副研究员、省文化厅科研项目《浙江申报世界遗产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张苹认为,我省正在建设文化大省,各地申遗应抓住机会。
昨天,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将在年底前批复预备清单,而据说我省上报的六个项目加上“大运河”能上一两个已经不错了。记者了解到,进预备清单的项目将被排定申遗时间表。
六个项目都存在诸多难度
2003年10月,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江南(浙江)水乡古镇(西塘、南浔、乌镇)、浙江青瓷窑遗址、良渚遗址、浙南木拱廊桥、西湖·龙井茶、宁波海上丝绸之路。
省文物局文物处主管申遗工作的杨新平副处长说,我国已经申报的100多个备选项目,将被删减到50个,进预备清单的项目将被排定“申遗”时间表,我省将对入选的项目进行“重点培养”。
杨新平介绍,目前上报的六个项目都还存在诸多难度:良渚的环境问题;西湖的环境和改动太多问题;古镇的真实性、旅游开发过度问题;丝绸之路涉及哈萨克斯坦等五六个国家,国内也有浙江、福建、广东等省,陆地跨陕西、甘肃等省,项目非常庞大,要一个一个城市做,时间跨度大;廊桥、青瓷窑到目前为止专家还没看过,没有印象。国家文物局非常重视的大运河项目,也不像长城一样保护完好,许多河道都已经改得面目全非,需要花大力气整治。
浙江国际良渚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周膺教授认为,按照现在的情况最多只能入一两个。杨新平认为,如果各地都足够重视,局面也可能大为改观,最后哪几项入选还要等到年底。
“良渚文化”被违章建筑拉后腿
1936年,良渚遗址被首次发现,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正式提出“良渚文化”。之后,“良渚文化”在国内、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被诸多专家誉为“文明的曙光”。位于杭州市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遗存分布数量最集中、规模最大的中心片区。
据了解,国家文物局明年申遗将主打殷墟和大熊猫栖息地,而良渚则远远落后。杨新平说,“良渚”是一个纯文化的遗产,在文化意义上甚至超过单纯甲骨文文字意义上的河南殷墟,而且“良渚遗址”也早在10年前就列入了国家文物局的《世界遗产预备清单》(2003年,国家文物局要求重新上报)。可惜的是到现在保护规划都还没出来,“良渚”地区的违章建筑太多,环境治理难度太大,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西湖·龙井茶·良渚可捆绑申遗?
张苹认为,浙江的遗产资源丰富,申遗要突出并保证重点,加强整合,避免内耗,强强联手可能是出奇制胜的一招。让西湖、龙井茶、良渚联手整体申报,成功的机率会高得多。
“这在国内是有先例的,四川的峨嵋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项目都是捆绑整合成功的。而西湖的人文景观加上龙井茶的非物质遗产再加上良渚的纯文化遗产,在整体性和互补性上并不逊于前者。”张苹说,“良渚人在西湖老和山遗存了其活动的踪迹,西湖人与良渚人的渊源关系为史学界所重视。加上地域相联,均享有极高的景观价值和知名度,若能加以整合,申报难度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