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奖”评委谈创作:挖社会内涵塑丰富人物
www.zjol.com.cn
2005年07月27日 09:21:3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研讨会今天在桐乡举行。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委陈建功、朱向前、何开四、张燕玲、李星、雷达、秦晋等就当代长篇小说创作各抒己见。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我国涌现了长篇小说创作的新高潮。从1991年到1995年,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共出版长篇小说新作2500余部。其后年出版量上升到700至800部,个别年份甚至达到上千部。这些作品以广泛的题材和主题,多样的形式和风格,为人们展示了多彩多姿的各种人物图卷。评委陈建功认为,在历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中,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始终受到评委的重视。
评委李星说,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阶层结构调整,新的矛盾和冲突登上了历史舞台,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感情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过去文学作品中没有出现过的人物形象在新的作品中出现了。在现实题材作品中,《英雄时代》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既得益于它反映生活场景的广阔和塑造人物形象的突出,也得益于它揭示的思想主题的丰富时代内涵。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四年来,正值世纪之交,文学创作呈多元化状态,但多元中突出主元,主旋律昂扬唱响。评委雷达认为,在多种音部的交响中突出主旋律,不容易做到。但在这届茅盾文学奖入围的长篇小说中,表现主旋律的作品很突出。像描写现实政治生活中滥用权力而导致种种弊端的《绝对权力》、反映当前经济建设中寻求不同理想的《英雄时代》、再现珠三角改革开放前沿的《大江沉重》、刻画农村改革开放历程中不同男女追求美好生活的苦涩与喜悦的《歇马山庄》,以及《天高地厚》、《大漠祭》等凸现时代矛盾冲突的作品,自然堪称体现主旋律;就是那些写历史题材的《张居正》、《白银谷》、《历史的天空》、《音乐会》、《远去的驿站》、《东藏记》等作品,也因或伸张民族正气,或弘扬爱国主义,或表现反侵略的英勇气概都足以位列于主旋律作品。
在现实题材中农村的变化和“三农”问题是全国关注的重心。评委何开四说,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历来是我国新文学作家倾注最多心力的方面。此次入围的反映农村现实题材的几部作品中,孙惠芬的《歇马山庄》、雪漠的《大漠祭》、关仁山的《天高地厚》、黄国荣的《乡谣》都给人较深的印象。
评委们认为,古往今来长篇小说要让广大的读者都为之击节叫好,以下几点十分重要。首先要有好的故事情节,而且这种情节还应充满强烈的悬念,故事逶迤曲折,波澜起伏,能抓住读者的心灵,使他们读起来因强烈关心作品主人公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而不忍释手。其次,要有相当典型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只有既具特殊性,又具普遍性,并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中两者丰满统一的典型人物形象,才能得到读者的关注和共鸣。最后,要有思想的深度和新意。如果一部长篇小说缺乏思想深度,不能给读者提供任何新的人生哲理的启迪,而只是重复前人表现过的主题和思想,那么它的魅力肯定会大大受到削弱。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施袭森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