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一家省级医院开展了一次特殊的“会诊”。之所以说这次“会诊”特殊,是因为“看病”的不是病人,而是医护人员。原来,这家医院专门请来心理专家给医护人员上课,教医护人员如何面对自己在工作时遇到的心理问题。
不少人认为,作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本身就应懂得心理健康的道理。其实,目前医生的精神健康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很多医生的精神处于“亚健康”
一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单位表现得热情能干的年轻骨科医生,由于他主治的一个病人不堪病痛折磨而跳楼自杀后,他认为是自己疏于照顾所致,病人出事后他就经常会在工作中发呆,还常有失误出现。他的同事认为,他太好强了,对每件事情都很认真,每天都绷紧神经对付工作中的压力,而病人跳楼带来的挫折感让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基本上每个临床一线的医生都曾经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心理专家、浙江医院副院长于恩彦主任医师介绍,医生这个职业压力很大,医生小小的一个失误就可能给一个家庭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在有些情况下,一些疾病的治愈根本不在现代医学的范围内,如果患者不能理解,就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给医生带来心理阴影,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医生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医生心理问题与工作压力有关
国内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小医院医生、社区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对大医院医生的调查显示结果正相反。这表明,医生的心理问题可能和工作压力有关,大医院医生往往比社区医生承受的压力大,现在的医生可能比过去的医生工作压力大。
于副院长介绍,一般来说,医护人员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与所处岗位的风险成正比。风险越大的科室,医护人员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例如重症监护室、急诊、外科等科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专为别人解决心理问题的心理医生,如果是心理工作者本身心态并不成熟,或从业时间不长、经验欠缺,往往在接待情绪起伏较大(如正在啼哭、嚎叫)的心理患者时,容易全身心去投入,让自己的情绪无形中会随着倾诉者的讲述去联想,从而导致医生本人也变得狂躁焦虑起来。
给医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医生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着医生的思想、思维与言行,从而影响医生提供技术性服务的质量和结果。医生本身具有健康人格和心理,将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于副院长指出,一个成熟的心理工作者应该很平和、有专业的自控能力,以保证自己的情绪不受影响。而在面对自己难以控制的情绪时,医护人员也需要一些发泄途径,除了向心理医生求助外,同事之间互相倾诉或向亲朋好友倾诉,通常也对排解心理问题有好处。另外,希望病人也能给医生们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别让医生“太紧张”。
目前,杭州也越来越重视医生的心理问题。前不久,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率先推出一项举措:“准医生”们上岗前必须先通过院方组织的心理健康测试关。据悉,作为精神和心理疾患治疗的专科医院,杭州市七院从七八年前就开始对新招收的医学院校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尝试,并将此作为最终是否录用的参考依据。如果“准医生”有人格障碍、精神疾病或疾病倾向的,一概不予录用。这一举措开始日渐受到业界的认同,目前把心理健康测试作为录用医生最后一道“门槛”的医院在杭州正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