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琪说,每次进出办公室,看到电灯开关上那张“节约用电、举手之劳”的小纸片,总会不自觉地看看,是不是有多余的电灯开着。
为了鼓励员工多出好点子,节约能源,富通取消原定的园区落成庆典,50万元活动经费被汇入“节约基金”。现在看来,这个基金要超过800万元。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这笔节约下来的钱流向何处,是不是还留在老板那里?
陈伟强出了个点子,编制了《节约能源合理化建议活动管理条例》,鼓励创新节能技术与管理方式。对正式受理、且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建议,最高可发给建议人奖金15万元。合理化建议实施之后,产生节能增效成果的,还将根据新创价值或节约成本的多少,分别提取1%至4%,以奖金的形式发给个人。
就在昨天,一位员工建议将企业报废的车辆改装成园区洒水车,这个建议被公司采纳了,他将获得2000元的奖励。“企业面临能源紧缺,光靠停产不是长久之计,关键是改变经济增长的粗放状态,提高单位能源消耗的产出率。”陈伟强说。
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能耗接近全球能耗总量的30%,而GDP却仅占全球的4%。单位产品能耗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发电煤耗高22.5%,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
浙江的企业同样如此,富通在面临能源紧缺时,也曾遭遇过切肤之痛。去年夏天,杭州用电高峰时,富通不得不放弃了5000万元的订单。
富通集团总裁翟彩康说:“资源承受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社会和企业不能只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如果通过科学决策减少损失、减少代价,应是当下企业努力研究的问题。”
此前不久,浙江省统计局的调查报告警告说,浙江正陷入能源受限、土地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全方位的资源困局。
“一个地方耗用资源的模式将决定其经济发展后劲,高消耗低效率的现实决定了发展越快的地区,资源消耗强度也越大,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的压力也更突出。”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说。
去年,因为缺电而放弃订单的企业在浙江数不胜数。一份去年下半年出具的针对浙江民营企业的调查说,仅去年上半年,超过一半的企业存在非正常停电情况,平均每月停电11.32天。大型低压电器生产企业温州正泰集团仅一季度因缺电未能如期交货的合同值就达1.6亿元。
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在一些先天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对浙江企业而言,杭州富通的节能样本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