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经理,我们的LED节能灯能节电50%。”“你们商场的节能工作做得那么好,怎么不试试我们的产品?”“装上这种节电器,能让大楼每天节能20%。”有一段时间,吴经理不大的办公室迎来一拨又一拨节能产品的推销员。
推销员口中的“吴经理”,是百大集团物业管理部的经理吴永华。百大集团在武林门本部辖有杭州百货大楼和杭州大酒店两个主要子公司,一年的耗电量约为1300余万千瓦时,电费支出相当可观。作为物业管理部的经理,用好电、管好电,也就成了吴永华工作的职责所在。
不少节能产品的推销员找上门来,吴永华的“烦恼”也随之而来。由于商场里的照明与空调是两项最大的用电支出,因此,吴永华也成了节能灯生产厂家的“攻关”对象。推销员拿着印刷精美的宣传资料,把自己产品的节能效果夸得天花乱坠。可是作为买家,吴永华心里有两条线,一是成本,二是效果。
看着那么多眼花缭乱的节能产品,怎么选?有一天,他突然想到:地下车库是24小时照明的,而且停车需要的亮度要求也比较高,亮度是不是符合,是不是省电,在这里一试就知。于是,他立马行动,在杭州百货大楼的地下车库开辟了一个两三百平方米的实验地,上面装的日光灯管都可以卸下来,换上节能灯。吴永华说:“如果真的效果好,地下车库的24小时测试那不就是厂家的最好广告?”
吴永华把自己的想法跟杭州市节能办的领导一说,也就算发出“英雄帖”了。后来无论是节能办推荐过来的生产厂家,还是自己上门推销的厂家,吴永华都要把他们带到地下车库,“真刀真枪”拿出来试试。
一个炎热的午后,记者跟随吴经理走进了杭州百货大楼的地下车库。这车库和别的地下车库也没什么大的不同,高高的顶,顶上有一些裸露的管道,有规律地将顶隔成一块块方格,每个方格中间接了一盏日光灯。吴经理把记者带到靠里的一个稍显阴暗的角落,指着顶上两条长长的发光材料说:“这就是一个厂家拿过来的。”记者看到,那两“长条”正发出蓝光,看过去有些刺眼,但是照在停放的车身上,光线却显得黯淡。
吴永华说,这就是他现在接触到的许多LED节能灯的特点了,发出的光特别刺眼,但亮度不够。他指了指邻近的两个“格子”,现在上面都没装灯,留下裸露的线头,“这里本来也有厂家拿过来试的节能灯,不过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最近撤走了。”其中有个厂家的宣传资料里说,能比普通日光灯节能50%,可是在车库里一试,光照度却达不到日光灯的一半。
现在,吴永华的车库试验还是对所有的节能灯厂家开放,他期望通过这种方法为商场过道找到合适的节能灯。
其实,吴经理的烦恼并不是个别现象。LED节能灯,节能器……随着电力的紧张,各种各样的节能产品一下子冒了出来,一披上“节能”外衣,产品身价倍增,敏锐的商家好像突然发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但是面对花样众多的产品,消费者却有些无所适从,很多“节能效果”只是停留在产品宣传册上的模糊数字。一位在宾馆从事节能工程的师傅说,厂家说的节能效果我们并不全信,但是我们自己也没有检测设备,应该由第三方进行权威认证,这样我们购买节能产品就更加放心了。而在半信半疑、鱼龙混杂中,可能有些厂家会去走偏道,而忽视真正质量的提高、技术的攻关,节能产业前进的脚步也放缓了。
节能产品是否真节能、节能多少,这些究竟由谁说了算?我们将继续给予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