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起,杭州市司法局委托杭州市城调队,进行了杭州市法治环境、市民法律意识等一系列的专项调查。调查显示:我市普法宣传教育成效较大,依法治市的规划得到贯彻,市民法律素质明显提高,法治环境得到改善。
调查杭州法治“软环境”
光有高楼大厦、通畅大道的“硬环境”,而缺少秩序、精神、安全等的“软环境”,是无法与现代的文明城市相匹配的。尽管建设这种“软环境”与建设高楼、桥梁相比,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且并不十分引人注意,但看不见的“软环境”,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同样,也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未来的走向。
对此,杭州市城调队在一个月时间里,对我市8城区1500户居民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工人、农民、学生、公务员、一般职员或科员、个体从业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等各个层面,围绕着政府服务、司法公正、个人维权、市民法律素质等方面展开,犹如剥开层层笋叶看笋心:杭州的法治环境到底如何?
城市安全手可触
早在三年前,公安部的一次明察暗访显示,杭州是全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这次调查中,杭州人再次确定城市安全随手可触。97.8%的市民对杭州的安全感表示认可,其中22.5%认为“安全”,49.1%的市民认为“较安全”,25.6%表示“基本安全”,只有2.6%和0.2%的市民感到“不太安全”和“不安全”。
同样,近年来,城市法治环境的明显改善也得到市民的认可。只有1.3%和0.2%的市民认为我市的法治环境“不太好”和“不好”。
对打造“透明政府”投信任票
公开透明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市民对城市依法行政有着较高的评价。今年上半年,在确定天然气价格的过程中,市政府召开了价格听证会,最后确定的天然气价格为2.40元/立方米。55.6%的市民确认,在政府进行关乎民生的重大决策方面,市政府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原则。
而在整治四小车过程中,政府所采取的公开透明的方式,得到了多数市民的肯定。调查中,在回答“市政府整治四小车,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使四小车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您对市政府打造‘透明政府’有信心吗”问题上,77.6%的市民表示“有信心”,3.9%的市民表示“没信心”,还有18.5%对此表示不清楚。
要看水平也看“态度”
随着依法行政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的深入展开,公务员态度好不好往往被视作体现政府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此次调查把公务员态度作为一个问题请百姓评价。调查中,76.7%的市民认为行政机关的服务态度“比以前好”,21.7%和1.6%的市民认为“跟以前一样”和“比以前差”。
在政府服务能力方面,以“2003年非典后,政府在维护公共卫生方面的能力”为例,有99.7%的市民对此表示认可;而在社区里,近半数的市民认为社区干部的法律水平“高”和“较高”。
律师成为最好的“维权老师”
在超市维护自身权益、借人钱打借条、乘坐的士索要发票、要求执法人员出示证件……从这些生活细节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杭州人的法律意识有明显提高。法律问题涉及社会经济方方面面,调查中,81.2%的市民对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各种法律问题,有着充分的认识。
而遇到法律问题,找谁咨询,也从侧面反映着市民的法律意识。在通过“律师”、“朋友、熟人”、“上网”、“市长热线”等途径中,36.4%找律师咨询的市民占了最大比重,由此可以看出,遇到法律问题,通过律师是市民了解所需法律知识的最主要途径。
“公共利益”的分量加重
调查显示,除了维护个人权利,市民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也在增强。
在关于饲养宠物的问题上,有94.1%的市民认为有必要将猫、狗等宠物引发的城市公共卫生隐患问题引入立法研究的范围;87.2%的市民愿意作为现场目击者,向交警提供交通事故的情况。63.6%的市民看到公共绿化遭侵占,会向有关部门反映;61.6%的市民在街上发生劫案时,会向受害者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