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火机到轧钢厂
“一个亿的投资是不大,但这个项目的工业产值却是100个亿啊,对于温州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我们辛辛苦苦搞了20多年的打火机产业,加在一起的产值才20多个亿”。
8月10日,温州市发改委相关处室的一位负责人谈到温州想投资1亿元,搞一个五六十万吨的不锈钢厂时,如此感叹。
温州目前年产打火机5亿多只,其中金属外壳打火机占到了世界份额的80%以上。而五六十万吨的轧钢厂,对于现在动辄上千万吨的钢铁项目而言,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据不完全统计,温州生产了中国20%的鞋、80%的眼镜、60%的剃须刀和65%的锁,并形成了“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等27个国字号生产基地,2004年,温州市工业产值超过了3000亿元人民币。
而另一方面,“一村一品”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已经接近发展极致,温州的资本纷纷外流。
温州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说:“温州与广东和江苏的模式不一样,苏南模式是先生产、后销售,温州是先做定单,再生产,现在有订单都去广东加工了。目前温州四家最大的服装企业,都把加工放到了广东。另外,红蜻蜓放到了新疆,奥康放到了重庆。”
前几年温州有关部门做了一个统计,温州人在外面的投资等于又造了一个温州,年工业产值规模1600亿元。
这显然是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洪振宁说:“经济是全球化的,官员却是地方化的。”
温州市发改委的金处长说,都说温州人到处炒房,其实温州人并不是对房子感兴趣,而是本地的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土地少,好的项目越来越难找。像打火机产业,饱和是不会的,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竞争,利润率很低。
而石化是国家垄断行业,还没有经过竞争阶段,利润很好。
她说,温州企业对投资石化行业有强烈的兴趣。
洞头的石化项目则在今年1月就通过了温州市的专家评审。温州石化业中的领军人物华锋集团董事长尤小平说:“我们是有参与洞头石化基地的想法,已经向市政府打了报告,目前正在等待中。现在温州模式也正在向重型化转,我们考虑的是如何与大石化对接。”
但是当地政府人士表示,虽然民间资本充裕,但这样的大型项目也肯定不会以民营资本为主。“我们准备从中下游做起,慢慢向上游发展。”这位人士说。
实际上,温州市发改委接到了不少企业上报的石化项目,但是大多是年产三四万吨的。这些项目中除了一个产值16.8亿元的项目以外,都没有获批,即使这个项目也是一个化工下游项目。
按照金处长的说法,“要等统一的规划出来,统一安排。”
温州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说,温州市在写九五规划时就把化工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后来没有搞好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不能与下游产业相配套。
2003年,温州又提出要发展石化产业,一是因为温州轻型加工业比重过大,需要调整结构,而国内市场又对石化产品需求很旺,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化工趋势;另一方面,国际石化产业正在向亚洲转移,专家预计在5年内将转移完毕,所以必须在这5年内抓住发展的机会。
即使不考虑产业群和配套,温州依然面对两个难题:第一,能不能纳入浙江省的石化发展规划中;第二,能不能纳入国家的规划。
温州市发改委的金处长说,在浙江省,只有宁波纳入了国家规划的石化基地,而浙江有三个产业带,其中的开温产业带有石化基地的规划,温州正在其中。
在8月9日召开的温州市临港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做好与省里和国家的衔接与沟通”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
在金处长看来,温州发展重化工有自己的优势。一是港口优势,目前正在大力建设深水良港;二是市场优势,温州的轻工业对化工原材料需求强劲,当年宁波镇海计划上庞大的100万吨乙烯项目时,有专家就说,如果把这个项目放到温州,温州全部能够消化掉;三是资金优势,单位GDP中温州的贷款比例仅仅是全国的一半。
不过,温州没有石油资源,一直被看作搞重型化的一大劣势。
金认为,这并非很大的困难,“日本、韩国都没有石油,但都在石化工业做起来了,就是两头在外的模式啊。”她说。
(仲伟志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