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尴尬“三重门”紧急制定对策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成立后,短短两年时间里就遭遇了“双重尴尬”——真正需要帮助的城市乞讨人员不肯进站;而不少来的人并不符合救助条件。
“跑站帮”是救助站遭遇的尴尬第“三重门”。
为此,今年6月16日,杭州市救助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向市政府作了情况汇报,并为此召开了专题协调会。
首先,救助站将前来救助的人员按老中青进行了分类,由专人向不同人群进行本人经历、家庭情况等询问,打电话能落实家庭地址的人员,尽早将其送返;其次,购买短途车票,到了下一站由当地救助站再为其购买,严格控制救助经费的支出;对所有车票一律加盖了专用章,尽量护送受助人员上车;最后,对无理取闹、寻衅滋事和不服管理的求助人员,与公安部门配合,妥善处置。
会上,协调小组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重复救助现象
有人提出,为了防止救助站成为养懒汉的地方,可以规定在一定时间内,不得连续接受救助,并且建立乞讨人员档案管理库,与其他城市实现信息联网,以此可以杜绝。
倒卖车票现象
有人提出,可以和铁路、汽车、轮船等交通部门配合,联手打击倒卖车票行为,严格检票制度。
公安机关进驻救助站
如果救助站工作人员被辱骂殴打,有人提出请公安机关进驻救助站,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建议将公安户籍网引入救助站,当救助站工作人员查不到受助人员信息时,可以通过公安户籍网帮助查找。
这些建议正一步步在落实。7月份,救助的人数降到了1049人,买车票的支出也下降到7.9万元。半个月前,杭州救助管理站启用的“全国流浪人员救助管理系统”成为了对付“跑站”帮最见效的武器。通过这个系统,全国的流浪救助人员资料瞬间便能一目了然,核实求助人员的真实身份,防止骗助,也可以完成跨省的救助接送业务。
“这段时间‘跑站’帮基本销声匿迹了。”杭州市救助管理工作协调小组的联络员詹传东说。
“又是他!”昨天早上,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清点购买火车票返乡的队伍中,一眼看到了老相识——16岁的江国权。这是小江第三次来到救助站要求救助。
目前,全国有400多个地市级的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了联网管理,所以,小江不能再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