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双休日,家住城西的晓肖又一次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带上5岁的儿子,来到附近的西城广场,溜会儿冰,跑一会步,好好“舒展”一下,好好“嬉戏”一番。
晓肖就是记者随意抓取的四个城市镜头中的一个主人公,一个普普通通体味到了城市文明细节的年轻人。
找寻放飞心情的乐园
镜头一:清晨,偌大的西城广场好生热闹,好生祥和,有舞剑的老人,有踢腿的长者,有散步的夫妇,有跑步的父子,也有落座一边读着报纸的休闲者,整个“画面”就是一幅安居乐业的人间祥图。
镜头拉近,终于有一对父子定格在我们的画面之中,这就是晓肖父子。身为公务员的晓肖告诉记者,一年多前住在这里的市民,没有一个可以活络活络的地方,没有广场、公园日子照过,但生活中总感觉不太“完整”。广场落成后,我给儿子承诺,双休日带着他跑步,带着他溜冰。“如今双休日到广场,已成为我每周的必修课”。
注释:人是一种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尤其在现在这种高节奏的社会当中,更向往心情的放飞,心里的平衡。正如晓肖所说的,一个开放的广场,一座传递文明的影院,甚或一间不大的社区图书室,都是人们心灵小憩的良好场所,都是一座和谐城市的文明标志。
在这里我们愿作一次新闻的延伸,经过不断的投入和完善,目前我市已拥有包括西城广场、庆春广场、吴山广场、武林广场和在建的西湖文化广场等五大标志性市民广场,它们已和我们的社区公园、小区广场等等,成为杭州市民生活的一个部分。“仅一个西城广场就可辐射周边近10万市民”。不仅如此,随着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杭州大剧院、杭州剧院、东坡大剧院等一批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公共文化服务框架已在杭州初步建成”。
切准城市跳动的脉搏
镜头二:前夜,杭城飘下一场不大不小的雨,照往日,一些大和弄的老年居民必然会被这场雨“打”醒,因为家门的屋檐用的钢化塑料板,一下雨就吧嗒吧嗒地响。然而,前夜的这场雨小巷大多居民并没有觉察到。因为之前市民一个不经意的提法,被背街小巷改善办的工作人员听了进去。小巷的改善中,屋檐被悄悄换成了吸声新式雨篷。“现在政府真当为我们考虑”,赵大伯这样告诉记者,“民心工程做到老百姓心坎里了”。
注释:都说百姓百姓百条心,让绝大多数市民说好还真不简单,牵动老百姓神经末稍的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做到了。事前征求改善意见,事中开设计听证会,事后请百姓点评,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正是站在让市民在细枝细节中感觉变化、感觉便利的高度,2005年,市委、市政府在去年“平路工程”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出了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改善老百姓家门口360多条小巷。
细节出现在过程中,也体现在结果上。在莫干巷的改善过程中,指挥部收到了一份由几十户居民联合签名的信,要求在道路和小区之间建一堵围墙。建了围墙会给出行带来不便,建还是不建,指挥部连开三次听证会,最后所有居民统一意见:不建。现在莫干巷已完成改善,一排绿化带替代了围墙,小区环境更美了。
市城管办主任陈红英说得好,改善工程既然要为市民做好事,就要考虑居民的实际需要。
求解畅行的千千结
镜头三:吃过夜饭,拉上老伴,陈大伯顺着道路便熟门熟路地走入了武林广场西侧地道口,乘扶梯穿地道,一会儿就来到了每日必到的武林广场。“上上下下都不用走路,蛮方便的”,说到每天必过的体育场路,家住万寿亭一带的陈大伯话匣就打开了。“从万寿亭到武林广场,必经之路是体育场路。没有地道前,路口的车子多、人也多,我们老年人穿马路跟过雷区一样,一步三回头”。拉起自己的左腿裤管,陈大伯指着腿上一道伤疤说,喏,这就是过马路给车子碰的。“4月30日,武林广场人行过街地道西通道开门迎客当天,我就约了10位老友来看家门口的这道风景”。
注释: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人想不通就闷,路不通则堵。武林广场地道分量沉甸甸———它是市委、市政府缓解“两难”、解决中心区域道路人车争道开建的引领性项目。投资大,时间长,粥一般的淤质黏土下采用浅埋暗挖法,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开通后体育场路两个路口人车道问题迎刃而解。
市建委主任朱金坤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杭州文明城市的创建绝非为了得个牌子,而是与解决百姓困难挂起钩来,通过创建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从前两年的“33929”工程,到去年的“三口五路”,再到今年的“一纵三横”,出发点都是为了市民出门更方便、更通畅。打通瓶颈,解决要道口人车道问题,今年起,我市将逐步开建西湖小学地道、西湖大道/南山路地道,新华路/庆春路过街通道、天目山路/紫金港路过街通道、艮山西路/闸弄口过街通道等多处过街设施,“一个个地解开道路上的千千结”。
释放公厕里的文明
镜头四:在运河公园“炼”完成筋骨后,张大伯每次要到边上的生态公厕方便一下。陈大伯人还没走出厕所,排泄物已经被打包了,根本不用水冲。运河公园公厕不大,约30平方米,铝塑板做成,造型富有现代感,和绿树成荫的运河公园相映成趣。除了公厕舒适的环境,让每一个如厕者惊叹的是这座公厕的功能,每个蹲位上面都有一个红外线感应系统,自动感应将排泄物打包,并通过自动传输系统将打包物储存到特定的桶内。工作人员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在这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觉像走进了自家的卫生间。
注释:打造文明城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公厕文明了,城市才会文明。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下城区在公厕建设上花了不少精力。据了解,经过近四年来的建设,下城区31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内公厕增加到132座,其中包括运河公园公厕在内的两座全省领先的生态公厕。
市城管办主任陈红英告诉记者,下城区公厕的建设,是全市环卫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三年多来,全市新建改建厕所200多座,我市公厕达到462座。通过新建和改建,公厕布局更趋合理,“上厕难”矛盾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