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位老摊主发英雄帖 重振来福门鞋市场当年雄风
www.zjol.com.cn
2005年08月29日 14:28:0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曾几何时“走来福门买鞋”是温州人的一句口头禅。6年前,来福门鞋市场———这个有中国第一家皮鞋市场美誉的地块因旧城改建被拆迁了。原来的来福门鞋市场地块上如今建起了27层的松台大厦。大厦的落成让20位老摊主久别重逢,谋划起来福门鞋市场的复兴计划,重振来福门鞋市场当年雄风。昨天,1000张“来福门鞋市场”招商广告的印刷品3小时不到就分发完毕,80多间店面被有意入驻者下了定金。
连接市区人民路和信河街的来福门鞋市场可谓聚天时地利人和。来福门鞋市场形成的十年中,全国鞋界客商云集于此。1995年,来福门鞋市场一间15平方米的店面年租金高达20万元。数百位平阳鞋商蜂拥而至,高价承租店面,堪称来福门鞋市场的一大经典。
在来福门鞋市场原址上建成的松台大厦,一楼共有110余间店面,单间面积最大有50平方米,最小的也有15平方米。20位老摊主有一个君子协定:来福门鞋市场要在下月20日开业之前完成所有店面的招商出租事宜,所以月租金不能太高,只能在每平方米130元至150元之间。昨天上午,一位老摊主已经与一位平阳籍老板谈妥租金。一位叫陈万坤的摊主说:“我们这20来号人既是当年的经营户,又是店面的房产所有人。大家都懂得做生意的路子。开始的租金不能贵,这点小钱不能赚,等以后市场形成了,红火了,难道还会愁赚不了大钱吗?”
“1985年,谁在来福门开设第一家鞋店?”20来位摊主为此争论不休。在大家的眼里,这个开创之举是值得骄傲的。确实,来福门经济曾是温州经济的发祥地之一。当年仅鹿城一个区,就冒出了大小皮鞋厂1200余家。当时全市的皮鞋产量达到2400万双,几乎占全国的一成。“皮鞋佬”差不多就是温州民间手工业者温馨的自称,也是有钱老板的代名词。摊主老曹说:“当年在来福门开鞋店是个好赚钱的活儿,摆在架上的鞋大多是为温州本地的鞋厂做代销,店面又是自己的。进价8元/双的塑料鞋以12元/双批发给外地客商,一双鞋赚三五角,其余的利润给温州本地的鞋厂。”据说,当年普通上班族的月工资才36元,而一家鞋店一天就能赚四五十元。来福门的摊主们成了最早富起来的温州人之一。一盘8角的烧鹅对1985年的大多数温州人来说,是待客的好菜,而老曹一家几乎天天吃烧鹅。回忆旧事,老曹津津乐道。
本田王摩托车在1995年前后是温州最时髦的消费品,来福门的摊主们几乎家家都买了。少数有投资眼光的摊主还在市区人民路上购置了房产。正当众人在忆往昔风光岁月时,有人冷不丁地冒出一句:“大家别自吹自擂了,想当年的那些小鞋厂如今都成了全国有名的大企业了。”此话一出,场面更加热闹了。从“郑秀康1980年从国企辞职办鞋厂,跑来福门鞋市场,组建康奈集团”,到“单志敏1988年三千元起家,1996年广州买台湾样品鞋,把自行生产的台湾式鞋摆在来福门做批发,如今年产值数亿元。”老摊主们纷纷讲述起自己当年与这些温州鞋界经典佚事的“沾亲带故”。
如今,这20位心存宏志的普通温州人自凑份子,每人出资400元印发广告宣传单,又在谋划来福门鞋市场的复兴计划。这一切似乎印证了一句经典结论:有商品流动的地方就有温州的市场,它如同空气,无所不在。
来源:
温州都市报
作者:
郑力 郭大斌
编辑:
何始玉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