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毕业生们,大部分都已经站在了新的工作岗位上。从青葱校园到工作岗位,意味着社会角色的转换,工作责任的承担,个人性格的再造,以及眼界的开阔,世界观的极大丰富……总之,一切都与以前大不相同了。作为八十年代的孩子,他们的工作第一天,会接触什么样的不同,有着怎样的感触?
未来的核电先生
郑民,男,21岁,浙江大学电气专业毕业,现在在秦山核电站维修处电气队高压班工作。在我们采访的几位职场新人中,郑民的工作是最具神秘感的。
他用比较熟练的术语向我们介绍:核电站的运行系统比较复杂,郑民所在的班就是保证电力供应,核电站绝对不能断电。郑民肩上的担子不轻。
7月12日,是郑民上班的第一天,班长就对郑民进行了一次大洗脑:虽然是核电站,但发生核泄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消除了郑民的疑虑,要知道这可是他爸爸妈妈最牵挂的事。班长还向大家介绍意外事故发生时的急救措施等。
随后,班长带郑民熟悉环境。核电站的控制区分为绿区、黄区、橙区和红区。进入绿区和黄区只要穿一般的工作服就可以,而进入橙区和红区就需要穿上“纸衣”。“纸衣”每件售价60元,可以避免员工们受到辐射性灰尘的污染。它是一次性的,从橙区和红区出来,就将纸衣交由废物处理处的人员处理。
参观结束后,郑民到会议室观摩有关核电运行原理、应急反应、医疗救护等方面的书和接线图、控制图等图纸。安全壳郑民以前只在书本上见过,觉得它特别神秘。而今天终于能亲眼见到安全壳的真面目,郑民感到特别自豪。其实,安全壳是核电站防止核泄漏的第三道屏障。安全壳长得像油罐子,所以郑民戏称它为水泥罐子。有了核岛这三层屏障,核泄漏发生的可能性就极其微小。
第一天上班,郑民还不能操作,动开关要经过审批和授权。老员工们操作,郑民只能观看和询问。但郑民的求知欲很旺盛,不停地追着老员工们请教问题。他几乎是很羡慕地看着老员工们对设备了如指掌的样子。自己对设备还是完全陌生的,记不清名称,找不到阀门开关,对如何操作一无所知,不知道设备会出现什么故障,连对设备的功能也是一窍不通。郑民觉得以前在学校学得太马虎了,高压、同步发电机等知识都比较欠缺,还需要进行“回炉”。
让郑民最惊讶的是,原本以为在核电站工作的都是男性,但第一天到这里时,他吃惊地发现居然有好多漂亮的MM在核电站奋斗,有些甚至在运行、维修等一线。
虽然只是第一天的工作,不过郑民却很有主见:“我决定一辈子都干核电。中国缺电,缺能源,未来会很需要核电方面的人才。现在我只希望早点独立上岗,在经济上回报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