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仕达:贴牌不是长久之计
在一年之前,美国环保署表示杜邦“特富龙”的关键原料——全氟辛酸铵,可能会致癌。消息传出后,不仅全部不粘锅产品销售均受到影响,国内部分商场甚至干脆将使用了“特富龙”的不粘锅撤下货柜,有的消费者还提出退货要求。当时,一场起于“特富龙”的危机开始全面蔓延,浙江台州的爱仕达、苏泊尔等相关制造企业首当其冲。现在,虽然特富龙的危机渐渐淡去,主要出口依靠贴牌的外贸经营模式却在刺痛着爱仕达董事长陈合林的神经,“贴牌实在是无奈之举。”
爱仕达从起步就采取了一种搭车进入市场的模式:先以扩大出口贴牌产量来达到资本的迅速扩张,然后贴牌与创牌并举,使资本以更快速度扩张。
董事长陈合林向我们介绍了公司的销售情况:50%外销,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贴牌生产的。在公司专门开辟的产品展示区里,记者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贴牌产品,当然这些产品都是在国内市场上从未露过脸的,据说这些设计都是来自国际大牌。“国际上前5位品牌都与我们有合作。”董事长陈合林说道,爱仕达做贴牌,那是因为光靠自己初创的品牌走向国际,难度相当大。现在的爱仕达虽然在国外市场上销售不错,但是自己的售价与贴牌后国外商家经销的价格却相差甚远。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爱仕达如果还不创造有力的品牌,将没有足够的自信去预测消费者对自己的忠实度。
“如果长期贴牌,企业生命力肯定会很短暂。”在陈合林的经营中这一点非常清晰。贴牌是很多企业无奈的选择,现在爱仕达的目标是在5年内,形成三三制:三分之一内销,三分之一国际品牌,三分之一贴牌。但记者问到什么时候会100%用上自己品牌的时候,这位憨厚的经营者沉思了一会,用坚定的语气回答:“在20年内肯定会有这个实力。”
品牌是企业的祖宗
“浙江企业走出去,必须商标先行,要防止被搭车、‘非礼’,但现在我们的企业品牌意识还太弱,被别人侵权后,连喊“非礼”的力气都没有。”在今年举办的首届驰名商标大会上,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扼腕痛惜的一席话引起台下众多浙江企业家们的深思。
“品牌对企业来说,不是儿子,而应该是祖宗。”郑宇民告诉记者,作为“品牌浙江”建设中的主力——“新浙商”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是注重品牌,注重文化,提升浙江品牌、打造品牌浙江,都需要由经济人和文化人合二为一的新浙商。
应该说,“品牌消费”时代已经来临,浙江企业能否培育出自有品牌,并塑造成知名品牌,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郑宇民表示,浙商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按照游戏规则出牌;浙江品牌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提升品牌中的文化内涵和自主知识产权附加。对于浙江企业来说,品牌建设任重道远。浙江的驰名商标个头偏小,产品大多数定位在初级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特别是浙江的品牌企业与国际跨国大品牌公司在品牌应用、品牌经营上还存在不少差距。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工商联会长徐冠巨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浙江企业品牌意识弱,品牌投入不够。”他表示,浙货在世界市场占有很大的比例,但往往打不出自己的品牌;许多企业贴牌生产、借牌生产,沦为世界知名品牌的加工厂。我们的企业付出的代价是大量消耗资源与能源,甚至污染环境,而赚取的却是极少一部分的加工费。
比如服装产业,中国是服装大国,浙江是服装大省,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人们都可以发现“浙江制造”的服装在销售。但浙江又是一个服装小省,在世界任何高档服装店中,人们都很难找到浙江品牌的身影。今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最大的服装专业博览会上,除国际品牌之外,参展的700多家国内企业的上千个品牌中,没有一个真正能够称为公认的国际知名品牌,其中包括浙江的许多企业与品牌。徐冠巨认为,浙江企业现在要反思自己,我们有多少企业是国际知名企业呢?我们有多少企业具有很强的品牌力呢?我们又有多少企业具备与国际知名企业进行品牌竞争的能力呢?什么时候才能够浙江企业出“品牌”,让别人给我们贴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