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掌舵我省最高级别的纯文学期刊《江南》?这个问题一直悬在很多关注浙江文坛的人心里。昨天下午,“石头”终于落地,《江南》新主编袁敏正式上任。浙江省作协认为,《江南》在人才引进的同时,也在把更开放的眼光和思路引入浙江,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需要这样的人才和全国性的眼光。
虽然是第一天上任,对于袁敏来说,这就像回到了娘家。因为她本身就是杭州人,早年曾在《东海》杂志任编辑,在担任《江南》主编前是作家出版社五编室主任。如今,她怀揣着浓浓的文学情结重归家乡,带来了她的“大江南”概念。
省作协对引进人才表示满意
对于袁敏的到来,在主编人选未落实前,兼管《江南》的省作协副主席王旭烽显得很高兴。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释重负地说:“我觉得袁敏是最合适的人选。”王旭烽表示,袁敏在办刊设想中提出的“大江南”概念与她的想法非常吻合;而且袁敏对浙江文坛的情况比较熟悉,容易开展工作。
省作协主席黄亚洲也对这次《江南》引进人才表示满意。他认为,如果要把《江南》办成全国一流的刊物,必须要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因为他们具有全国性的眼光。袁敏在出版界以独到的眼光著称,她应聘《江南》主编时就提出很多大胆的设想。黄亚洲相信,袁敏担任主编后,会给浙江纯文学期刊的创办带来新的思路,在坚持纯文学的同时,将实践文化产业之路。
半年前,《江南》向全国公开招聘主编,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目光。黄亚洲认为,浙江本身经济、社会、居住、创业等各方面环境都比较好。而且,近年来浙江省对文学艺术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才来到浙江发展,有外省人才,当然也有像袁敏这样从浙江出去的人才。
对于这些引进人才,王旭烽提出,“我们要爱惜人才”。她认为,不仅要从精神上鼓励,而且要为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更好地创业。
袁敏坚持《江南》的纯文学品格
“我感觉我回到了娘家。”昨天下午,刚刚接受任命的袁敏这样说。在《江南》新主编见面会上,袁敏感觉很轻松,没有初来乍到的陌生,“其实,我在见面会上见到了很多老朋友、老同事。”
虽然昨天才上任,但袁敏早在一个星期之前就已经从北京来到了杭州。一到杭州,她就开始做调研,熟悉《江南》的情况。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袁敏会先做什么呢?不过昨天见面会上,她的发言非常简短,她对所有“江南”人说,她会在充分调研后再对办刊作出决策。
尽管如此,从袁敏应聘时的办刊设想中,记者已经看到了这位女主编的想法,那就是——以《江南》为核心,做好一本杂志、一张报纸、一家出版社、一个图刊批发中心、一所学校、一间作家俱乐部。
袁敏告诉记者,《东海》和《江南》曾是浙江两家最著名的纯文学期刊,她当年就是《东海》的编辑,可是现在《东海》改成了别的杂志,而《江南》依旧在纯文学的道路上前行,对于《江南》,她充满了敬意。袁敏表示,她担任主编后,会坚持《江南》的纯文学品格。
据悉,袁敏上任后,推出的第一期《江南》是2006年的第一期。这是一年的开始,也是她在《江南》的开始。
离开了北京后,袁敏却并没有感到离别的愁滋味。她说,虽然《江南》的身后有着西湖的文气、江南的诗韵以及雄厚的地域经济基础,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注定《江南》完全能从一个更宽、更高的文化大层面上去争取、吸引全国读者,但是,《江南》还应该放到中国文坛的大格局里来考虑。
袁敏认为,她有责任把更多的浙江作家推向全国,把众多国内著名作家引到浙江,“我不会放弃自己在北京的资源和阵地”。
袁敏表示,现在地域的距离越来越被淡化,她一点都不觉得自己从此以后要远离北京,“我不是离开,而是和出差一样,只是把重心转移了”。显然,为了《江南》,袁敏已经做好准备,要当一个北京、杭州两头跑的忙碌的主编,“所以,我这次来杭州,几乎没和朋友们提起,因为我不想‘告别’。”本报记者马良
●助读
袁敏,女,杭州人,作家出版社编辑。主要策划编辑出版的作品有:《“新概念作文”获奖作品选》(1-7届,至今已发行300余万套,先后五次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韩寒的《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等;《曹文轩文集》;网络文学作品《蒙面之城》;海岩的《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束星北档案》(最近在社科界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