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不是“免费午餐”
保护环境理应得到“收益”
生态环境不再是免费的午餐。这个观念对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没有切身体会,可对居住在“钱江源第一村”的开化县秧田村的张长班来说,这是一个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概念。
为了保护和涵养钱塘江水源,从今年1月份开始,开化县秧田村的7000多亩山林被列入了省级生态公益林的林地。按规定,今后只要他们不再砍伐,保护好这片山林,每年每亩就可以得到8元钱的货币补偿。
每亩8元,这个补贴不算多。“以前,我们每年可以在这里砍伐600多立方木头,一年收入20多万元。现在每年最多只能从林地抚育、改造中砍伐百把立方米,损失大着呢!”张长班说,“不过这片林子对下游很重要,能给钱塘江带去一江清水,现在政府又出钱给我们一定补偿,我们牺牲一点也愿意。”
自然资源的利用、生态成果的享用不再是“免费的午餐”,欠发达地区在承担更多保护生态责任时也能得到“收益”,这就是我省正在启动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日前,我省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就是把这种制度推而广之,涵盖所有生态环境建设领域。
何谓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就是对承担着生态保护任务的地区给予利益补偿的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了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来解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利益补偿。
我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江河源头、饮用水源涵养地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等,与欠发达地区基本重合。这些地区承担了十分重要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使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更多的条件制约。在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提高这些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成为我省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和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积极探索补偿方式。省级各部门多渠道整合资源、推进生态补偿的工作格局和机制已基本形成。《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就是在近几年实践基础上归纳和总结,并以省政府文件的形式进行规范和完善,形成一种制度。
其实,这一机制已经在我省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去年,省级财政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47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全省已建设3000多亩生态公益林;全省每年可收取水资源费3亿元,大大增强这项资金的生态补偿功能。此外,我省还将生态保护与下山脱贫有机结合起来,去年全省各级共落实下山脱贫资金4.8亿元,安置下山脱贫农户1.4万多户共5.3万人,其中来自欠发达乡镇的人口占81.1%。
探索多种补偿机制
合力加固生态环境基础
从理论上说,生态环境的好处人人享有。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成本,也应该人人分摊。但事实上,这钱不可能从每个老百姓的口袋里去掏。因此,生态补偿的钱从哪里来,是《关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中重要内容。
在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中,无疑政府是最大买单者。在我省,各级政府都按照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预算安排,不断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
根据省财政厅提供的信息,今年省级财政用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的资金总额将达到63.58亿元。这60多亿元是个什么概念?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它是近30万个浙江人一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
近年来,省级财政对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我省已出台的财力补助政策、生态建设补助政策、生态保护补助政策和生态环境治理补助政策,在执行中都充分体现了生态补偿的要求,体现了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倾斜的要求。去年,省对市、县(市、区)财力补助和奖励达42亿元,其中83%面向欠发达地区。今年,我省将分别安排生态建设补助资金、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和生态环境治理补助资金1.66亿元、11.57亿元和4.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157.7%和66.6%。
“重要生态功能区,江河源头,饮用水涵养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等,都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受益者。”负责生态补偿资金调控的省财政厅农业处有关人士表示,省级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支持主要包括财力补助政策、生态建设补助政策、生态保护补助政策和生态环境治理补助政策。这样大的投入,其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同时,近年来我省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区域性、流域性的生态补偿方式,取得了明显进展。杭州、温州、湖州、建德、德清、洞头等地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意见。台州市设立了600万元的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安吉县设立了生态补助专项资金;绍兴县每年从自来水消费中提取200万元用于饮用水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走在改革前列的浙江省,在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上走出一条新路。金磐开发区就是一个典型。
在金华经济开发区内,有一块属于磐安县的开发区。磐安县是钱塘江、曹娥江和瓯江等众多水系的源头之一,承担着重大的生态保护责任,为此他们必须放弃多数工业项目。为补偿他们在生态保护中作出的牺牲,在下游的金华开发区内划出这块“飞地”作为补偿:在这里产生的所有经济收益和税收都归磐安县所有。因为有了这块“飞地”,磐安拒绝150多家有污染的工业,关闭当地37家效益不错的企业。
这种区域间生态补偿方式已成为我省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