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显示,浙江环境支持能力排在西藏、海南之后,居全国第三位,这是我省实施生态省建设战略的积极成果——
8月19日,由20家中央和省内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从杭州出发,进行了为期10天的“母亲河千里行”采访活动。沿着钱塘江流域自上而下,途经10余个市、县(区),采访团的记者伴着青山绿水,脸上的表情也显得丰富多彩:
沉醉——在开化“钱江源”,清清溪水从石上淙淙而下,青山翠林四周环绕,记者们坐在石阶上,久久不愿离去;在淳安千岛湖,“扑腾”一声,一条条青背白唇的有机鲢鱼鳙鱼跃出水面,引起一阵欢呼……
欣慰——当站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双溪村的桥头,再也不见曾给杭州市的重要饮用水源东苕溪造成严重污染的鸭群;当听到水泥之乡的兰溪,条条“白龙”不见了,晴朗的天空又回来了;当看到衢州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的村民,告别世代相传的土法竹造纸,“香溪”又重现清流……
赞叹——钱江源头第一村,开化齐溪镇里秧田村的村民从前依靠砍树赚钱,而今都纷纷自谋出路;桐村镇的黄石村,近七成的家庭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近一半的家庭建了沼气池,安装了室内用气装置……
一路看,一路听,记者们触摸着母亲河文化积淀的昨天,更感受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和谐共振的声波。
事实上,不仅是钱塘江流域,打造“生态浙江”这一主旋律早已回荡在整个浙江大地的上空。
专家评出的环境“成绩单”
权威部门提供的一份报告振奋人心。
中国科学院日前公布的200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浙江环境支持能力排在西藏、海南之后,居全国第三位。环境支持能力主要根据区域环境水平、区域生态水平、区域抗逆水平三个指标体系科学设定。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由中科院每年公布一次,在环境支持能力方面,我省已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三位。
一组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在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
水质:2004年,我省有52.1%的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而同期全国七大水系的413个国控断面中,I—III类占41.6%。地处平原河网地区的嘉兴市多年来首次实现部分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
空气:全省11个市空气质量年均值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04年被列入全国113个重点城市的我省5个城市中,按综合污染指数由小到大排序,湖州、绍兴、宁波和温州市分别位居达标城市的第23、25、30和32位,属中上水平。
海洋:近岸海域水质基本稳定,2004年海洋富营养化程度略有减轻。食用贝类麻痹性贝毒测试结果均在安全食用的标准范围内。
噪声:全省城市声环境质量多年来总体保持稳定水平。
对于祖先留下的青山绿水,我们正在加深认识它的宝贵价
值,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来捍卫这份环境遗产。
科学发展观加速生态革命
浙江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能获得骄人的生态成绩单,实属不易。成绩的背后,是省委提出的建设生态省战略的结果。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是增强我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003年1月,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把“生态省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浙江人民今后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2003年3月18日,《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在北京通过了省政府和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的专家论证会。习近平在会上要求,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省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努力把我省率先建成经济繁荣、山川秀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
2003年7月11日,省委、省政府举行“全省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生态省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2004年10月12日至13日,“2004中国·浙江生态省建设论坛”在杭召开,通过了《浙江宣言》。
两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从组织机构的建立到工作责任的层层落实,从生态规划的全面编制到配套政策的相继制订,从资金的投入到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生态革命在全省各地迅速展开,如火如荼。
生态省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推动。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多次就生态省建设工作进行调研,并主持会议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我省正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浙江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工作方案》在实施中。同时,生态省建设有关指标被省委组织部列入了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浙江生态省建设科技促进纲要》、《关于加快全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制定,为生态省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法律保障。
生态省建设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去年,我省的百亿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重大项目累计投资额达到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全年争取到环保设施和污水处理项目国债资金4.2亿元。省级财政全年安排生态环保建设专项资金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补助标准由每亩3元提高到8元。一些市、县(市、区)设立了生态建设专项资金,省、市、县三级财力在生态省建设中的聚合作用正在逐步形成。
生态省建设必须以环境污染整治为前提和突破口。2004年10月,省政府又提出“用3年多时间,集中力量解决各地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的“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并确立了本届政府要达到的“两个基本”和“两个率先”的目标,即“全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率先建成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