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刚开始实施农民素质培训计划时,上门动员农民参加;为此投入的财政拨款,一年达1500万元。一些人心存疑虑:这样大的投入,政府到底花得值不值?
●不到两年,效果彰显:农民满意,找到了就业出路,增加了收入;企业省心,有了稳定的素质良好的用工来源;政府卸负,破解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难题
去年,浙江省诸暨市制订了一个庞大的农民培训计划:用3到4年时间,针对不同需要,把全市农民全部免费培训一轮。刚开始,培训还要做宣传。从市里到乡镇,从村里到农户,一层层动员农民领培训券。然而,几个月后,培训券已是一票难求,当年的培训计划已满员。由于农民的培训热情高涨,今年的培训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去年末的诸暨市10件大事评比中,群众投票,将农民素质工程培训评为第六名。
为什么有这样的热情?是培训的实效让诸暨农民尝到了甜头。
给你一技之长
———农民鼓了钱袋子
山下湖镇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生产、加工、销售基地。桥南村的陈苗华已经养了10年珍珠,这位有眼光的珠农3年前了解到,有核珍珠比常规珍珠效益更高,就承包了30亩水塘养有核珍珠。但新种的珍珠死亡率高,只能成活一半。
培训工程开始以来,山下湖镇从湖南请来专家组织珍珠养殖技术培训。这次培训直接给陈苗华带来效益:塘里珍珠成活率提高到了80%,而且质量更好。算下来,收入增加了2倍以上。
牌头镇王劳军村的村民王其勇去年12月参加培训后,感触很深:“我以前想进工厂上班,都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证书被拒之门外。这次参加系统培训,我完成了焊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学习,还通过了市里的考试,拿到了证书。今年试着找了几家单位,都愿意录用我,现在我还想挑个待遇高点的单位呢。”
更多农民都像王其勇那样通过培训走进企业。2004年,诸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271元,较2003年增长12.5%;农民就业渠道、增收空间拓宽,2004年,全市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2845元,占总收入39.13%,同比增长10.2%。
成熟的员工是财富
———企业强了竞争力
洁丽雅集团的2楼,有间可容纳百人的会议室,墙上张贴着2005年度“洁丽雅在岗农民工剑杆挡车技术比武”的照片和介绍。这间会议室有个专门用途:开培训班。这家以生产毛巾起家的针织品生产集团,每年都要组织职工培训,内容从员工素质到生产技术,学习、培训已在这里蔚然成风。
通过对口的职业培训,让农民进企业工作,成为转移农民的主要手段。但诸暨市政府更深想一步,今年把重点下移,有意识对在岗农民工进行再深造,使得农民能真正适应岗位工作,避免再次失业。这个做法,与企业的需求不谋而合。
以洁丽雅为例,对新进厂的农民工,市里的培训补助已经到位,由企业根据需要组织培训;企业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长年培训,各阶段各有重点,培训已涵盖各工种。洁丽雅集团董事长石磊说:“现在一台新型织机动辄几十上百万元,挡车工、机修工越来越专业;此外像美工设计师,在国内都是稀缺人才,必须自行培养。”他说起培训的三个好处:增加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员工收入,经过培训的熟练工人,工资有较大提高;增强企业凝聚力。“成熟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外出投资,别的条件都好说,没有一批好员工,必然要失败。现在农民工荒很严重,但在诸暨,我的企业就没有这个顾虑。”
培训对企业的吸引力有多大?农办主任何君君说起一件事:与萧山接壤的次坞镇招商,一个企业对是否进来投资犹豫不决。条件谈了又谈,最后次坞镇提出,企业用工可以代为培训,根据需要将农民培训完之后再进厂,今后定期予以培训。对方一听喜出望外,爽快地签了约。
农民素质关乎社会命运
———政府找到“金钥匙”
要破解“三农”难题,关键是转移农村劳动力。而培训农民正是诸暨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一把金钥匙。为此,诸暨不惜血本,市财政仅去年就拨出750万元专项资金,不少乡镇还有配套,今年又追加了500万元。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内容,确定最高每人1000元、最低20元的额度发放培训券。
诸暨的农民培训不重形式求实效,按照“需求单位出单、培训单位接单、政府埋单”的原则,根据农民不同实际情况,哪里需要,哪里培训;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
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这项工程日显重要:农民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三、四年培训结束后,农民将成为当地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诸暨市一份关于农民培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未来新增的产业工人将主要来源于农民,新扩大的城市人口规模主要来源于农村。现在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将直接决定未来经济的质量和整个社会的命运。”
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政府已深深感到,最难解决的问题不是硬件建设,而是农民素质如何跟上城镇化建设步伐。素质培训中包含的法制维权、文化素质、健康礼仪等培训,对转变农民陈旧观念、加强现代文明意识起了很大作用。
一年多时间内,诸暨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01期,培训农民近10万人,已转移近3万农村富裕劳动力。农民学习技术的积极性被激发,教室加座、讲座加场、人多加班是常有的事。而诸暨已确定将培训工程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根据社会不断发展的新需要,农民素质培训将持续进行下去。
《华东新闻》(2005年10月19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