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已入选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嘉兴农民画,这几天在法国尼斯受热捧,法国主流社会人士对这些业余画家作品赞叹不已,尼斯周边城市主动邀请巡展。
同时,最近在嘉兴举行的江南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发展论坛上,江浙沪三地专家为保护、抢救、传承江南民族民间文化献计。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农民画既非传统文化遗产,更非濒临失传的宝贝,又不足三代百年,不算民间艺术,更谈不上申遗和保护。
嘉兴农民画国内外受热捧
嘉兴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出自民间艺人之手的“灶头画”、“箱柜画”、“蓝印花布”、“刺绣”、“剪纸”,至今仍引人注目。
上世纪80年代起,一群嘉兴农村青年,汲取当地传统民间艺术,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最熟悉的东西,用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一幅幅造型夸张、色彩明快、构图饱满、富有水乡风俗情趣的民间绘画,描绘了现代农民生活的真实景象。创作题材有浓郁乡土气息,蕴涵作者对水乡、对生活、对劳动的浓厚感情;创作技法上形成一种时空自由的独特表现手法,造型谐趣横溢,彰显出雅拙兼蓄的审美情趣。目前已有1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等收藏。
目前正在法国尼斯进行的“水乡烂漫——中国浙江水乡农民、渔民画展”活动中,《鸭乡春雨》、《南湖菱歌》等色彩艳丽、极富情趣的农民画,布置在最显眼位置。许多法国观众一次次竖起大姆指,赞叹浙江民间艺术神奇的魅力,称作品具有“马蒂斯风格”。
观众除官员外,还有法国的作家、艺术家和戏剧家等。尼斯周边城市的官方和民间组织代表,还希望画展结束后,能到他们的城市巡展。
近年来,大量嘉兴农民画在国内发表和展出,并曾在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展出。美国、日本、英国、葡萄牙、新西兰、列支敦士登等国的专家、友人,也曾多次专程来嘉兴参观考察,选购作品。1988年,嘉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目前嘉兴秀洲区还建立了农民画陈列馆。
农民画“申遗”引发争议
在民间艺术保护和农民画受热捧的同时,有观点认为,农民画不算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农民画既非传统文化遗产,更非濒临失传的宝贝,又不足三代百年,只有20多年历史而已。
对此,上海市群艺馆研究馆员苏颐忠发出疑问:“难道农民画跟民间艺术保护,就风马牛不相及了?”在他看来,正是农民画引发了遍及中国大地的“文化现象”。“一个农民画作家跟我说,当初我无非是将濒临消亡的历史陈迹和家庭杂艺由平头百姓‘搅忽’进画面,今天看来,至少起到了‘激活’民间艺术的作用。”
苏颐忠认为,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之一,就是为一种现存的或已消失的文明、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见证。保护就是将遗存的物品乃至精神富有创造性地融入到当代的生活空间,变为审美享受和愿望。“从这个观点看,农民画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鸡’,而现代民间绘画则是‘蛋’。退一步说,即使是‘克隆蛋’,其基因还是民族民间的。”
抢救民族民间艺术迫在眉睫
有专家认为,一些民间老艺人在无声无息中逝去,作为文化的携带者,他们带走的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断层。而年轻人又很少能加入到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当中。在浙江,抢救民族民间艺术迫在眉睫。对于像农民画这样“新”出现的民间艺术,更应该加以重视和引导。
嘉兴秀洲区计划用7年时间,投入1.5亿元,用于兴建“秀洲中国农民画村”,编辑出版全国农民画优秀作品集,创建20个农民画创作基地。
●相关链接
论坛声音一——反对误读民间文化符号
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东南大学博导陶思炎教授认为,由于我们对民间文化的认识、保护、传播不够,使得很多老百姓在这方面的认识产生了偏差。
“这两天,我在嘉兴看到有些人家的门上‘福’字倒贴,其实福字倒贴是最近10多年才有的事,媒体报道了‘倒福’,造成全国对这一民俗的误读。在以前,福字倒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穷困潦倒的人家为了转运;一种是讨个口彩,长辈把福字倒贴,孩子说句‘福倒(到)了!’,等孩子走了,长辈再把福字正贴;第三种情况是门、窗户上的福字正贴,而马桶、痰盂上的福字则倒贴。可生活中,大家都在倒贴。”
陶思炎说,我们对民间文化的误读,大多是商家以讹传讹造成的。我们在普查、采集民间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把它看成是文化工程来做,还要干预它、引导它,甚至批评它。
论坛声音二——“保艺”也要“保人”
“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老艺人的辞世,便带走了一个民间艺术品种。”衢州市群艺馆副研究馆员周樟华认为,很多民间艺术“因人而存”,保护民间艺术应当重视保护民间艺人。
周樟华说,衢州有根雕,但现在更多的是工厂生产的,而不是出自民间艺人之手。更悲哀的是,由于现代生产技术的突破,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失去了生存下去的“耐心”,主动让位给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民间艺人大量的失业,再加上年龄的老化和技能的退化,最终使这一项民间艺术面临“断代”的危机。
“因此,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必须放到整个民间艺术保护的系统工程中去操作。制订民间艺人保护方案、设置民间艺人保护基金、建立民间艺人资料档案、激发民间艺人招徒授艺……不断确立民间艺人在民间文化保护中的中心地位。”
论坛声音三——设立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
“江苏吴江、上海青浦和我们嘉善三个不同行政区域,围绕同一个汾湖,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民间文艺————田(山)歌。那么,三个地区可以通过设立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来共同保护这种民间文艺。”嘉善县文化馆研究馆员金天麟认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有效的保护。
“保护最需要一种长效的机制。由于行政区域的不同,一个县(市)往往报了一个自己认为的重点,无法从保护某一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化的生存土壤来通盘考虑,而这是有悖于民间文化生存、流传规律的。所以可以考虑建立由政府设立、当地文化部门管理的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如可以在汾湖文化圈建立若干个民间文化保护区对田(山)歌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