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名片
林岚,杭州高级中学地理高级教师,耕耘教坛28年,多次在国家级杂志《天文爱好者》、《大自然探索》等发表论文;参与编写《杭州市中学地理环境教育》,2004年参加国际天文台中国西部选址拓勘,其辅导的杭高天文社在全国业余天文领域有一定的影响。
昨天上午“早报成长学校”第二课如期举行,杭州高级中学天文社林岚老师携两弟子,以《追寻天空的美丽》为题的精彩讲座,点燃了在座孩子们的天文热情,并解答了家长普遍关心的“如何处理好学业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问题。
两个小时的讲座,在临近尾声时掀起了高潮:不仅学生踊跃提问,一位热忱的老年天文爱好者也举起手来积极提问。记者上前一打听,还真吃了一惊,这位老者竟是76高龄的原全国人大常委毛昭晰老先生。这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老人是拔下针头后,来赴这场天文约会的。
高效令天文社成员“两不误”
热爱天文的人,必定是热爱生活的人。林岚老师说,正是因为热爱,天文社的同学们坚持住了,同样,天空也以最美丽的星空回馈他们,并让杭高天文社在全国业余天文领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对于如何找到兴趣爱好与学业学习之间的平衡点,她用了“见缝插针”这个词。“如同学们去军训时,也不忘带上望远镜去军营,因为野外开阔适合观察天体”。
而最让林老师自豪的是,天文社20多个成员,普遍成绩优异,“因为要兼顾两头,同学们就像榨柠檬一样榨干每一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效率,还培养了时间观念。同时在观察天体的实践活动中,平时所学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语文等知识都渗透进去,比如地理大气层对观测的影响、生物上人体最充沛的时间段、语文上用什么言语来描绘壮丽星空……不仅没有耽搁其他学科,还把各学科间的隔膜打通了,学活了。”
林老师提醒家长:孩子学习自觉的,完全能达到学业与兴趣的平衡,爱好反而是学业和孩子成长的有力“助推器”;孩子学习不自觉的,即使成天关在家里看书也是没有效果的。“机会是给有准备、有热爱的人的,像发现近地小行星的丁舒珊(早报曾率先进行了详实的独家报道),不少大学都想争取到她。”
天文和生活的距离并不远
神六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和完美着陆,不仅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长足进步,而且,一下子拉近了人们与天空之间的遥远距离。
杭高天文社新成员、高一(12)班的学习委员张奇漪在发言中说,“观测天体,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非得带上全套设备,再跑到郊外或山头才能看到。在杭州市区,只要天气好、路灯少、场地开阔,都能看到天上的星星。”
高一(12)班的班长杨毅说,随着自己天文知识的深入,自己会有种寂寞的感觉,因为周围的人都不了解天文,也不知道怎么去和星星们约会,他建议大家可以买些《大众天文学》、《天文爱好者》一类的杂志,琢磨琢磨天文知识,“在平时生活中,肉眼就能看到太阳黑子,在太阳刚升起和刚落山时最佳,因为这个时候太阳光线不强,位置也比较低,而其他时段就需要进行滤光。”
不仅生活中可以观测天体,在某些时候,丰富的天文知识还能起到导向的作用。“在野外迷路,能认出北极星,就能辨别南北方向;在大海迷航,如果能看到南十字座,就知道再往南30度是南极……”天文社的成员们娓娓道来。
现场定格
全场年龄最小的天文迷
绿城育华小学11岁的陶雨亮是昨天会场中年龄最小的天文迷。小家伙告诉记者,学校天文台每周三、周四的开放日,是他最开心的时候。因此,陶雨亮早早就拽着爸爸“占据”了第一排的有利位置。“我就是喜欢天文,很羡慕大哥哥大姐姐,就算以后要通宵观察或者去深山野外,我也熬得下来。”
先来开“小灶”的天文迷
春蕾中学初一的施雨沁说,刚好下个月自然科学里有天文知识,但内容太浅显了,怕上课时只是一带而过,就先来开开“小灶”,这样上课时可以轻车熟路,还掌握了一定的天文观测技巧,“回去好好向班上的同学说说,还准备让爸爸妈妈也好好看看天空。”
鼓励女儿学天文的妈妈
虽然自己不了解天文,边女士还是鼓励女儿“多掌握些知识,不要只想着考试”,她说现在孩子的乐趣太少了,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其实有很多爱好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天文很不错啊,虽然不能考试加分,但可以给孩子的人生增添很多情趣。”
对天文情有独钟的姐妹
陪妹妹前来的薛小姐说,虽然自己在大学里选修了《天文学概论》,但理论性太强了,美丽的星空只出现在投影屏幕上,从来没亲眼看到过,“我们能不能来杭高观测天体,允许的话能不能一起去野外,或者我妹妹加入天文社?”
林老师答复这对姐妹说,进天文社要经过考试,这有一定难度,不过只要大家愿意,杭高天文台的大门对每位市民开放,大家还可以登陆到杭高天文社论坛并注册,就可以了解最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