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一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建议》提出要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向,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对于全省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建议》强调,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划”。对全省区域发展提出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这还是第一次,对于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时期各地要根据这一要求,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合理引导要素流向,逐步实现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加快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化,加快杭、甬、温三大中心城市和浙中城市群建设,积极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做强做大。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的县城和中心镇发展成为功能健全的中小城市,加快培育小城镇,使之成为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
我省海域辽阔,山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在陆域面积中占有绝对大的比重。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从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山区和海洋资源出发,支持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要继续推进山海协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和百亿帮扶致富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使欠发达地区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加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加快外贸物流、战略物资储运基地建设和以能源、石化、钢铁、船舶、汽车等为主的临港工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海运业和海洋旅游业,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步伐。
(四)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一项无法回避、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建议》从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以及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等方面,分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是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要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控制高能耗项目,禁止高污染项目,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扶持发展污染小、消耗低、效益高的资源节约型产业。要大力倡导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消费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
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和评价体系建设,制定循环经济专项规划,完善资源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和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及补偿机制。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大力实施“991”行动计划,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形成一批示范企业、园区和城镇。
三是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要继续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整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强化对大气污染、固体物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整治,加大核安全和辐射环境监管,推广资源化、无害化的垃圾处理方式,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要积极推动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湿地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林相质量。
四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继续推进优生优育工作,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高度关注和重视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五)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
浙江20多年来之所以发展比较快,主要靠改革、靠开放,没有改革开放,浙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加快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是我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又快又好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省体制改革的重点,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以省属国有企业为重点,以产权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规范化公司制改造,全面完成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二是建立健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要以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有利于节约要素资源的差别化价格调节机制和财税调节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各地各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交易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品市场,打造若干区域性、国际性贸易中心。围绕建立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重点解决扩大直接融资、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支撑等问题。继续推进“信用浙江”建设,规范和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四是转变政府职能。要在公共财政体制、投资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问题。
根据《建议》要求,“十一五”期间要做优外贸、做强外资、做大外经,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不断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一般贸易结构,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要创新引资方式,扩大引资平台,大力引进对我省产业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拓展境外资源来源渠道,强化我省境外重要物资保障。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也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积极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浙沪、浙苏主要城市的市场互通、产业互补、设施共建、信息共享、环境共保,加强长三角金融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等战略部署的实施,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和对口帮扶工作,深化与东部沿海省市和港澳台的合作与交流。
(六)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对推动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今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总结前几年文化大省建设经验,全面部署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提出了文化大省建设总体框架。根据这一框架,《建议》对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重点是四个方面: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和发展浙江精神。二是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三是全面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四是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城市和文明社区、村镇、行业、单位、家庭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