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 嘉兴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从这里出去闯天下 海盐县培训农民境外就业

www.zjol.com.cn  2005年11月16日 06:26:1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编者按:农民境外劳务输出在我省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多年来一直是星星之火,规模不大,在今天即将迈入“十一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事物对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所起的独特作用。为此,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走出国门的农民》。

  11月初,一条信息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海盐县依托省内最大的境外就业服装培训基地,有组织地培训输出了2000多名农民到美国、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就业,人均年净收入5万多元,相当于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这些农民回国后又有相当一部分踏上了再次创业之路。

  闻讯后记者专程前往海盐调查。

  一家不卖衣服的乡镇服装厂

  海盐县培训农民境外就业的主要基地是海盐太阳海制衣厂,这是一家特殊的工厂:拥有一流的服装加工设备,但生产服装并非为了销售,而是专门为了培训考核学员的。

  这家工厂也办在农村,我们在厂里办公楼下看到“木佬佬”牌子:(上海)长江联合发展集团外派劳务基地、浙江国际合作劳务技术公司海盐服装劳务培训基地、浙江省境外就业海盐服装培训基地……

  楼上张贴着最近培训招考的信息:

  10月26日柬埔寨管理工

  11月5日日本塑料工电子工各3名

  11月15日日本针织制衣9名

  厂长周金富告诉我们,他是1997年正式介入培训劳务输出这一行业的,一开始有的部门不理解,还以为是“搞偷渡”的!而事实上,他们主要是借助正规劳务公司输出已培训农民。在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的帮助下,成立了当时省内唯一挂牌的境外就业服装培训基地,相继和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海外工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杭州、上海、北京的正规劳务输出公司开展合作。

  目前,从这里经过培训“走出去”的学员已有2000多人,基本上是农民,有海盐当地的,还有浙江平湖、上海金山以及外省在本地打工的农民。

  近年来,这家特殊的工厂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眼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建良说,以前劳动部门只管城里人就业,现在从城乡统筹的要求出发,全县38万人中20万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社保成了我们工作的重心。像“太阳海制衣”这样培训农民输出劳务,对拓宽农民就业途径是个很好的补充,因此海盐把“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牌子也挂到了这家厂。由此,海盐培训农民“走出去”又新增了电子插件、注塑、喷漆等新项目。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家特殊的工厂,农民学到了符合外方要求的生产技术和行为规范,劳动技能大为提高,到了境外工作也更容易上手。来报名参加11月5日制衣工考试的农民何美芳说,在这里工作和以前在乡镇企业干不一样,像包装工,折叠一件有领T恤必须按长袖、大身、对腰的顺序一次成形,耗时40秒,比以前快1倍以上;又比如踩边,外方要求一根线一次性缝到底,而在国内企业做,中间停顿一下也可以……

  据了解,目前除了拓宽“太阳海制衣”的培训能力外,海盐县还整合了全县的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各类技术学校、语言学校,对农民开展出国技能培训和语言培训。

  农民期盼收入“快速增长”

  浙江的乡镇企业那么发达,农民收入水平也在提高,有必要培训农民“走出去”打工吗?走村入户,我们逐渐有了明晰的答案。

  一是农民有收入“快速增长”的需求。“快速增长”这个词,我们是在海盐大桥新区东港村农民方芳英家听到的。小方已经通过了培训考试,这个月20日就要到日本山形县去当缝纫工了,最近每天晚上在海盐秦山成人教育学校学日语。她还有点害羞,有些话由她舅舅讲给我们听:现在什么都在提高,我们农民也盼着收入快速增长。小方在平湖乍浦服装厂干了六七年,打工收入总在1.3万元到1.5万元之间,小日子过过可以,但要凭自己双手找到一份效益更高的工作,培训出国、劳务输出就是好路道。

  据我们了解,境外就业农民一般在日本3年可净收入20万元以上,在美国塞班岛净收入15万元左右。海盐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海盐农民年人均收入2004年为7603元,在嘉兴地区排第一,而嘉兴在全省又排在前列,在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了大头,而相当长时间以来,乡镇企业务工收入增长不快,今后一段时期农产品价格依靠政策性因素上涨的空间也并不大。因此,在合法有序流动的前提下,让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民通过培训“走出去”就业,不失为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观念在变,开放意识增强了。不少农民说:有经商意识的农民早就在闯荡天下做生意了,还有的人没有做生意的本领,靠自己双手“走出去”劳动致富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大桥新区农民周生和就主动把女儿送了出去,他说:格个伢儿以前干农活最多离家1公里,总这么下去没出息。

  三是近年来农村出现了被征地农民这一群体,他们需要新的就业机会。在乡镇企业发达的浙江,他们中的青壮劳力虽然基本上先前都有工作,并不绝对依赖于土地,但对其所在的家庭来说,毕竟少了份收入来源,而劳务输出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增收的新选择。11月3日晚上,我们在海盐现代成人职业培训学校碰到了正在学习电焊的原西塘桥镇王庄村农民沈建等好几个人,他们都报名参加出国劳务输出考试了。“多学门本领就能出国多赚点钱。”这些年轻人说,350元的培训费是政府出的。再注意看看,技校里摩托车停了大半个操场,培训行情好得很。

  从普通农民到新型农民

  境外就业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收入。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这些“海归农民”尽管出境前文化程度普遍不太高,也没多少社会经验,但出国前的培训学习、长期的海外磨砺,使他们中相当多数人成长为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回国后有的用辛苦积攒的钱在农村开店、开厂创业,有的则从以前的一般打工者成了企业的业务骨干。

  从日本回来的冯爱勤如今是海盐一家合资企业——浙江巴路漫服饰有限公司的“技术担当”,一个批次的服装从打样、上生产线到出货,她一人必须负责到底;而同在“巴路漫”的“海归农民”赵勤芳已被公司派往宁波雅戈尔,代表日方负责品质管理。冯爱勤说,虽然以前只是初中毕业,但在日本时十分注意学习,晚上加班到9点多还要自学日语,所以自己考出了日语二级,小赵还考出了一级,电脑技术也不错。

  公司董事长周爱良说,和普通打工者不同,这些人工作不光为了多挣钱,还更注重如何让公司、让客户满意,也会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

  把农民组织起来培训再“走出去”,对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也有着积极作用。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的尚昌华说,像上海沪东造船厂等企业迫切需要大量高级技术工人,而这些“海归农民”无疑是最好的人力资源储备。意识到这一点的海盐县也因此有针对性地增加了电子、注塑等工种的出国劳务培训,意在为海盐这个全国最大的标准件、紧固件生产基地多培养后备人才。

  “走出去”务工的农民不光学了技术,发达国家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流程、规范的企业运行管理对这些普通农民也是无声的启迪。冯爱勤打了个最简单的比喻:以前上班时间女工们说句闲话很平常,可现在工作就是工作,不允许有任何分神的时候,为什么呢,职业素养不一样了。

  其实,更多的变化在这些农民的一言一行之间。在培训基地,我们偶遇了刚从美国回来的农民富爱金,她自豪地说:在外面待人接物全靠自己,顺带着学好了英语口语,回来才3个多月,教了自家小女儿100多个英语单词。

  被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些“海归农民”的个人命运。如果说昔日浙江商人闯荡天下造就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奇迹,那么今天这些普通的农村劳动者在学得一技之长后“洋打工”,也必将能为未来的浙江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管哲晖 褚定华 黄擎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诸暨政府花1500万元培训农民素质 这笔钱花得值 2005-10-20
·浙江青田:让社会力量来培训农民 2004-07-29
·缙云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 2004-04-07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盘点 更多 
·【新闻鲜晨多】9月2日:温州一酒吧上演色情脱衣秀 露点照片疯传网络
·【新闻鲜晨多】9月1日:账上800多万仓库却空空 温州红十字会的钱去哪了?
·【新闻鲜晨多】8月31日:浙江清算药品“回扣门”事件 百余名医生被约谈
·【新闻鲜晨多】8月30日:三天温州存款狂减372亿 揭秘银行存款暗战内幕
·【新闻鲜晨多】8月29日:暗箱操作还是审核有误? 温州一10岁小孩获准买经适房
 精品专题 更多 
·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对话网友
·蔡奇对话网友
·姚克对话网友
 图说新闻 更多 
猪粪发电
猪粪发电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农民工V2.0”的文化梦
草莓苗上市
草莓苗上市
村邮站成“便民店”
村邮站成“便民店”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
舟山公办学校 迎来六千民工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