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
磨砺出驰名商标的光芒
1999年,在杭州市郊中村,经过数年卧薪尝胆,已经使奥康赢得市场美誉的王振滔和浙江省、温州市领导在那块让温州人蒙羞的土地——杭州,点燃了第二把火,把从全国收缴的假冒温州鞋付之一炬。为温州人正了名,也为温州正了名。这把火载入了温州经济发展的史册。与此同时,王振滔高举起温州制造这杆大旗,挺进了上海滩。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个别温州企业不敢在自己的产品上标注温州字样。为重塑温州人的形象,2001年3月,王振滔做出一个令同行们震惊的举措:是年3月15日,奥康毅然高举起“温州制造”的大旗,把专卖店直接开到中华第一街——上海南京路上。而10年前也就是在这条街上,许多商家竞相打出这样的牌子:此店无温州货。今天奥康昂然进入这块市场,风险多大?一个不足70平方米的店面,年租金高达160多万元。奥康迈出这一步靠的是实力和坚定的信念,因为在王振滔看来,名牌不论搁在哪里都会发光,都不存在市场禁区。他们要通过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窗口,向世人证明,温州鞋已经“昂首站起来了”。
结果王振滔收获颇丰:奥康皮鞋进驻上海市场不久,就以精美的制作、新颖的款式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品牌声誉鹊起。5月初,在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上海市公安局向社会公开定购5万双警鞋的招标,奥康皮鞋一举中标;6月份,最高人民检察院又把奥康定为全国检察系统警鞋制作的定点生产厂家。奥康品牌团体消费额比例日益攀高……
在奥康,对于违反质量规定的,无论职务高低,一律严惩。2000年7月,奥康集团解聘了8名高层人员,其中5人在集团分厂担任正、副厂长。原因是他们所负责生产的皮鞋质量不合格,当质管部门拒收时,他们认为,这批产品基本达到各项工艺要求,要是在其他鞋厂完全合格。奥康高层领导得知情况后,认为这些管理人员放松了对质量的要求,决定解除其职务,并销毁这批皮鞋。
当事后有人问及奥康总裁王振滔时,他说:“我最害怕的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淡薄。现在奥康有10000多人,质量没有保障,大家就要丢饭碗。谁让我们丢饭碗,我们就先砸谁的饭碗。”
在奥康集团,至今仍流传着王振滔两次剪鞋的故事。
第一次剪鞋发生在1998年。在一次展销订货会上,一位外商久久地徘徊在奥康的展台前,似有某些疑问。王振滔忙走上前,热情地打招呼说:“先生,欢迎您为我公司的产品多提意见。”外商拿起一双皮鞋,问:“这是真皮的吗?”王振滔答道:“尽请放心,绝对是真皮。”外商摇摇头,以老行家的口气说:“真皮做不出这种效果……”王振滔二话不说,找来一把剪刀,三下五去二,把那双皮鞋剪开,又递到外商手中说:“先生,你是行家,你帮我鉴定一下,看是真皮还是假皮?”外商惊讶地看着他这一举动,接过鞋来,仔细品评一番,点点头说:“真皮、真皮!用真皮做出这种效果,了不起,我跟你们订货。”紧接着大批客商蜂拥而至……
2000年的一天,奥康集团为国内某著名企业生产了一批皮鞋。因其中一部分商标标志贴得不够规范,在抽检时,不少人认为这点小毛病没关系。王振滔得知后,毫不犹豫地操起剪刀,将180多双高档皮鞋全部剪毁,并陈列在工业园内,让全体员工参观,不少工人都掉了眼泪。但王振滔说:剪掉鞋子,损失的只是几个钱,但奥康不缺钱,对于奥康来说,最值钱的是消费者的信任,是“奥康”这个品牌。欺骗消费者其实就是欺骗自己,我们决不能干杀鸡取卵的事。在国内是这样,在与国外的合作中也同样如此。
2003年2月下旬,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接下了意大利客商的一笔订单,双方谈好产品单价为23美元,并签订了购销合同。但在产品投产时,他们发现生产部门在核算成本时将皮料的价格算得过低,若按实际成本计算,出口价格每双鞋最少还要增加1美元。当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负责人将这个情况汇报给公司总裁王振滔,并请示是否与外商洽谈加价时,王振滔表示:既然签了合同,就是亏本了,这笔买卖也要做。
意大利客商听说后十分感动,主动提出在价格上增加1美元。但被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婉言谢绝了。王振滔表示:奥康多赚1美元少赚1美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恪守信用。这位意大利客商当即决定追加订单,将原来20多万美元的订单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万美元,还表示要和奥康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携手
追逐着国际品牌的梦想
中国企业国际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品牌形象的国际化,这一观点如今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内行业巨头的认同。对于奥康皮鞋,很多消费者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句“穿奥康,走四方”的广告口号与“中国真皮鞋王”的称号了。但王振滔认为,这句脱胎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广告口号,还明显残留着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为了追求幸福新生活而努力四处奔走的人们,对于美好明天的期盼心愿,同时还反映出在那个物质匮乏、伪劣产品鱼目混珠的非秩序商品市场上,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强烈关注。很明显,这并非是一条站在消费者主导的地位上而诞生的广告口号,早已不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了。
2003年10月,奥康皮鞋新品牌主张“梦想,是走出来的”正式与广大消费者见面。这一全新的品牌形象,改写了过去奥康皮鞋“穿奥康,走四方”那略带乡土气息、还有着典型上世纪80年代烙印的旧形象,为奥康注入更多的情感因素、时代特征、积极进取精神与鲜明的个性追求。
世界上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穿的是中国生产的皮鞋,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潮起之后注定有潮落,在经历了十余年的辉煌与荣誉之后,中国鞋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发展瓶颈”。为此,在2003年,奥康完成了两件至关重要的战略部署:开启了重庆璧山“西部鞋都”的“西进计划”,完成了由专业制鞋企业向经营产业链的转型;与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GEOX合作,顺利在上海淮海路开设了第一家专卖店,成功抢占了引领中国鞋业时尚潮流的制高点。
2003年1月9日,奥康投资10亿元与重庆市璧山县人民政府签约建设占地2600亩的“中国西部鞋都”——这个烙上了深深“奥康”印记的巨无霸工程,拉开东部企业家投资西部建设的序幕。开工当日,来自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公室、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监总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及重庆市四套班子领导们亲临现场,对王振滔寄予了厚望。
短短的两年时间,西部鞋都一期工程正式落成,主体工程之一的西南鞋材交易中心日交易额达到50万元,计划整个鞋都建成后,除了带给西部数亿元资金外,还为当地解决了5万个就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了东西部结合,共同发展的西部开发新格局。在短期内形成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在顺利完成“西部布局”之后,2003年2月14日,奥康与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GEOX公司合作,根据协议,奥康集团负责GEOX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生产、销售及网络建设,同时奥康也借助GEOX在全球的营销网络将自己的产品行销世界。2004年11月奥康国际品牌产业园落成,这意味着GEOX在中国的第一个生产基地落成。
总部设在威尼斯的GEOX公司,具有300多年历史,她的神奇透气产品销售额在欧洲同行居第一位、世界第八位。奥康是GEOX在中国挑选的八家竞标者中最后进入的一位,并最终赢得了GEOX的青睐。
市场没有永远的朋友,有人质疑王振滔是在引狼入室。也有人认为,中外双狼争锋,前途不妙。而王振滔认为,进一步,也要退一步想一想。“与之合作有风险,而放弃它,让它与别人合作则风险更大,与其被动等待别人来撬动蛋糕,不如与之共同分享蛋糕”,事实上,双向借道是双赢的博弈。
2004年5月17日,“奥康”的价值被评估为16.98亿元,从1994年奥康皮鞋被评为温州市首届名牌产品到2004年,前后刚好10年。王振滔认为,奥康品牌经历了胆量、数量、质量到品牌的发展阶段,是符合品牌发展规律的。回忆奥康的发展历史,有不少故事可以作为奥康迅速成长的缩影。这些故事是属于奥康的,也是属于中国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