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岳飞、于谦、海瑞……曾经出过这些清官廉吏的浙江昨开廉政文化论坛
新时代,浙江还能为廉政文化贡献点什么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曾经出过岳飞、于谦、海瑞等清官廉吏、拥有悠久文化的浙江,在新时代还能做点什么?继“第三届全球化论坛——世界文化多样性”之后,又一高规格的文化论坛——“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昨天上午在杭州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浙江省纪委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国内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部分省区市纪委的有关同志、优秀论文作者参与了本届论坛。
论坛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的指示精神,就廉政文化与先进文化、廉政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以及廉政文化的历史与展望等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虽然学者们对于廉政文化作出了各种精彩的论述,但与会专家学者们均认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崇尚廉洁的社会。而由于浙江历史上曾出过海瑞、于谦等著名的廉吏,今天,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浙江人将为当代廉政文化贡献点什么,亦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
浙江自古多廉吏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产生的时间很早,我们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反映,文明诞生之初的氏族首领就已经注意到了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但翻开二十四史,有名有姓并且货真价实的清官不过几十位。明末清初优秀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他的《夜航船》卷七“清廉类”中罗列的,也不过只有40位清官。而在浙江的历史上,曾出过多位廉吏:岳飞、范仲淹、于谦、海瑞、张苍水……这些或出身浙江、或曾在浙江为官的清廉官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和掷地有声的话语。
史载,海瑞初到江南上任时,只携带两只竹编提包。平时睡在一张破席上,盖着夫人的旧裙。万历十五年(1587)十月,74岁的海瑞病故,其遗物只有竹笼一只,内有俸金八两,旧衣数件。
明代于谦,每次进京,从不送礼,只带随身行装及“两袖清风”,并留下千古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宋代岳飞,不仅驱逐外虏,“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更倡导“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钱”。
……
这些故事和历史名句,时至今日仍在警醒世人,也构成了浙江历史悠久的廉政文化。
新时代,浙江廉政文化怎么做?
当前,在中华民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那些曾经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清官、廉吏文化,是否还有借鉴意义?拥有悠久廉吏文化的浙江,能否出现新时代的“于谦”、“海瑞”?
记者注意到,昨天论坛演讲者的发言以及本届论坛的获奖论文当中,多次有人提到了“传统清官文化”与“当代廉政文化”等字眼。多数与会者认为,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可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借鉴历史文化传承中关于廉政文化的有益部分。
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在确认浙江的廉政文化建设在全国起步较早的同时,对本报记者指出,像海瑞、于谦等廉吏行为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遗产基因,既属于浙江,也是全中国的。当然对浙江的文化影响可能更大一些,当代浙江人可以考虑该借鉴的借鉴,该照搬的照搬,这也可以体现浙江人敢为天下先的作风。不过,治学严谨的他也表示,由于所有制、经济基础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等等都不一样,无论是中国传统的、还是国外的廉政主张和措施,肯定是不能全盘照搬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任建明则对记者表示,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属狭义的廉政——局限在一个官员,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廉政则是一个社会廉洁的大概念;另外,过去谈廉政往往阐述廉洁的好处,但廉洁意识、廉洁文化要想树立起来,应该从腐败的危害着手。根据中国香港经验,应多教育公众认清腐败的危害,廉洁才有牢固的基础;第三,今天面临的腐败现象、腐败文化跟过去相比有很大变化,所以我们应大量地采取今天的素材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古代廉政文化是财富,但讲得太多,会误导公众做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今人要多反思,要更多地立足今天。
“在廉政文化方面,浙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任建明说,“不光历史上有廉吏,这种廉政文化在今天浙江的领导干部身上得以传承,他们追求上进,清廉自持,抵御腐败的意识较强。”在谈及今后浙江的廉政建设时,任建明建议道:浙江可以把本地的好的传统、清官的故事发掘一下,但不要夸大,同时在当代的官员中寻找清廉的典型加以宣传。在香港,政府甚至请知名演员把廉政的故事拍成广告、宣传片,因为这样效果会很好。老百姓要认知腐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抵制腐败,要有责任参与反腐败,给纪检监察等以更大的支持,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