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聆听父辈的感慨,说他们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非常羡慕有钱人家的子女能快乐念书。感叹过后又来教诲孩子们,说现在的孩子都有机会上学,学校越来越漂亮,这个时代的孩子是最幸福的。
大人眼里最幸福的孩子,他们的幸福指数到底有多少?杭州市育才实验学校的一个调查给我们揭示了部分答案。
六年级学生
觉得不够幸福的比率为47%
杭州市育才实验学校曾做过一个调查,这个调查是在该校实行寄宿制的翠苑校区和专门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高新校区的学生中进行的。调查内容很简单,就是问学生:你觉得你的生活过得幸福吗?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中带有不幸福感的比率达到30%以上,而且学生的幸福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明显下降,特别是六年级,学生中觉得不够幸福的比率竟然达到47%。
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学生在班级中有好伙伴的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拥有5个以上好伙伴的人数从四年级时最高的47%下降到六年级时的12%,到了六年级时只有一到三个好朋友的人数达到了35%;喜欢班主任的比例也从最高的79%下降到六年级时的37%。在家里能和父母进行良好沟通的情况,也随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孩子的人际交往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对幸福感的获得产生了消极影响。
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孩子,
有更多幸福感
调查中有一个意外的发现:高新校区的学生拥有的幸福感高于翠苑校区的学生。在育才实验学校的两个校区中,高新校区作为一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比较差,很多学生随着家长工作的变动处于一种流动状态,学习及生活都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翠苑校区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家庭的富裕程度和家长的文化程度远远强于高新校区的学生。
按照主观感觉,我们都会认为富裕家庭孩子的幸福感肯定多一点,但摆在我们眼前的数据是另外一种结果:翠苑校区四年级学生感到幸福的占58%,而高新校区占到72%,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种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厂长的孩子“感觉不幸福”,
住10平米小屋的“很满足”
在回答“你理想中的幸福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时,翠苑校区的孩子更强调的是能够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有更多的零花钱,作业比较少等等。而高新校区的孩子更多的是说希望一家人开心地生活在一起,能够有好的成绩报答父母,让大家都高兴快乐。
学生小婷,翠苑校区五(2)班的学生,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子,十分懂事,学习也十分自觉,还在班里担任中队委员。小婷的妈妈是一家单位的领导,爸爸是一家食品厂的厂长,在旁人看来这是个十分幸福的家庭。
但是小婷在表格上选择的是“感觉不幸福”。原来从上幼儿园开始,小婷就开始过寄宿生活。爸爸妈妈都十分要强,都是大忙人,平日里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有时间与她呆在一起,更不用说一起谈心,一起分享快乐和烦恼了。每次周五放学,大家都高高兴兴地与父母一起回家,只有小婷总是在等待,因为她的爸爸妈妈总要等到很迟才来接她。
妈妈很疼小婷,但单位里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有时因为单位里的事情烦人,对家人的态度也就比较急躁,对女儿也缺少耐心,经常为了一点小事而大发一通脾气。女儿的心事想跟妈妈说却总找不到机会,有时还会因为互相不理解而造成母女之间的误会。
学生小韩:来自江西的一个女孩子,四年级的时候从老家转到育才实验学校高新校区就读。小姑娘文静又不失活泼,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印象很不错。
小韩现在住在九莲新村的某传达室边,那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小小的一间房子里摆着一张兼顾着饭桌和书桌功能的桌子,还有一张要容纳一家四口的大床。小韩的父母都是环卫所的工人,爸爸为了一家的生计,还兼顾着送牛奶的副业。父母每天一大早就要出去工作,小韩就自己起来烧早饭,作业基本上赶在放学之前做完,回家了可以帮家里做点事情。小韩从来不开口问家里要钱买书,总是在周末约上小伙伴到图书大厦、图书商城去看书,一看就是一天。
她在调查表上写道:“我的父母每天都很辛苦地在工作,但是他们还是很关心我,哥哥也对我很好,我们一家人在杭州很开心。在学校里我有很多好朋友,而且能在这么好的学校读书我很满足。”
不是环境不幸福,
而是缺少对幸福的感受
育才实验学校的老师分析说,很多孩子并不认为他们是幸福的,不是他们不拥有幸福的环境,而是他们缺少寻找幸福的心绪,缺少感受幸福的官能,所以最终孩子的幸福感在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的现实环境下反而迷失了。
他们认为,学校教育不能取代社会和家庭,但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帮孩子找回迷失的幸福。
校长胡爱玉说,有这么一个三年级的男生,家庭条件非常优越,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对他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读书要好。但是孩子不幸福,因为他在学校里什么都不会。胡爱玉说:“有些孩子表面上看来舒适幸福,实际上他们的父母剥夺了孩子自我能力表现的机会,导致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要让孩子幸福,首先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去体会生活的乐趣。”
在育才实验学校,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全由孩子独立完成,回家还会承担必要的家务劳动。胡爱玉说,这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在“做”中体会到幸福。孩子最喜欢什么样的活动?胡爱玉说,学校策划的一些活动,比如“我们学赚钱,我们献爱心”、“天荒坪之野营”等假日小队活动,学生最喜欢,觉得很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