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一个清晨,我的手机甫一开机,浙江各地企业家的祝福短信和电话便络绎不绝地涌来。
在祝福之余,培罗成的总经理陆宏国突然问我道,作为记者,你怎么看待2006年的浙江,2006年的浙江民营经济?
巧得很,接着是浙江广博集团总裁王利平的电话。我很自然地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王总,王总岁末年初正会同中国的一批文具制造企业积极应对美国发起的反倾销诉讼,结果将出现在2006年。
“2006年会怎么样?”我问。稍一沉吟,王总给了我这样一个说法,“尽管不能明确知道官司的输赢,但我知道我们的方向,我们肯定会向前走。”
“向前走”———我想,这正是浙江民营经济2006年的正确方向。
一如培罗成所在的中国纺织业,也一如广博所在的中国文具业,贸易摩擦在2005年成为一道中国制造业集体面临的大课题,只不过浙江“荣幸”地成为了一个“主考场”。
如果说,2005年或者之前,是我们的企业在被动地接过“考卷”,那么,2006年或者之后,我们的企业必定会主动交上他们的答卷了。
首先我在想,对于“狼来了”的恐慌,2006年的浙江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将变得心态平和。因为该来的已经来了,要来的还会继续来。浙江当然会更特别些。自2002年至2005年8月,浙江已遭遇美国、欧盟、土耳其、印度等18个国家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纺织品特保和337调查等贸易摩擦案件116起,涉及直接涉案金额28亿元,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4左右。
“贸易摩擦已进入多发期,特别是在浙江。”———这是浙江每一个老板的心理预知。
心态决定战略战术。2005年,“诺力”反倾销的成功案例更让身在同一地方的浙江老板找到了可资借鉴的样板:对簿公堂同样是能够打赢官司的。
其次我注意到,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在政策、法律层面,2006年的浙江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浙江省已在全国率先成立公平贸易工作机构,专门负责、指导国际贸易摩擦应对工作;浙江百名反倾销法律人才培训已陆续展开;《浙江省出口反倾销管理办法》列入了2005年度政府规章计划项目,成为第一个积极推动出口反倾销地方立法工作的省份;浙江也是第一个积极推动“两反一保”等国际贸易摩擦案件信息和数据统计标准化管理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