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新屯南村:滋长着新文化
驻绍兴记者余雯雯
新屯南村在绍兴上虞西南角。一走进这个村子,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安静、干净。
这个浙江省第一批被命名为“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村庄20年前在发展经济的大潮中开始起步。“村子里扫盲已经有七八年,50岁以上的人都没有文盲,村子里大多人都有初中文化。每户人家中起码有1个孩子在上学,有些家庭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老村长说。
2002年底,村里建成了文化中心,现在这个地方成为村里最热闹的文化场所。中心后面是一个灯光球场,还有一个露天舞台。走进这个文化中心,棋牌室、阅览室、舞蹈室、健身房非常齐全。
吃过晚饭,中心的二楼灯火通明,还不时传来音乐声、二胡声。走进一看,原来是10多位40岁的中年妇女在这个音响设施齐全的房间里,跟着电视学跳着健身舞。
而就在这些中老年人在这里健身、拉二胡、唱越剧的时候,卫生站29岁的小王正和她的朋友在上虞的市区一起吃饭、唱卡拉OK。“我平时下班了就不太呆在村子里,一般和朋友到上虞去,或是在家看看韩剧。”小王说。
2004年6月,网络开始冲击这个村子,有200多户人家装进了宽带,每个月交85块钱。43岁的谢连英告诉记者:“现在有了宽带我就不用买什么报纸了,都可以在网上看到,连电影都在上面看。平时我回到家吃完晚饭还看看报纸、杂志,我觉得我的文化生活挺丰富的,就是平时太忙没时间。”
宁波
邬隘村:开始喜欢上网
驻宁波记者林丹
沿宁波环城北路一路下去,车到孔浦,转个弯进入一条2米多宽的水泥路,不到200米开外,一个小型的村口早市正热闹地开张。这就是邬隘村,宁波江北区一个普通的村庄。
20岁的安徽小伙子朱昌盛,最喜欢上孔浦逛超市,也习惯了每天买一份报纸。最近刚学会上网的他,慢慢开始喜欢上网吧,他腼腆地笑:“现在不会用电脑,就落伍了。”
村里没有一家书店,也没有任何书报摊,要买书买报,村民需要步行20分钟到孔浦镇。村民们平时如果要看报,就到杂货铺里读——那里的报纸,多数是厂商赠送的。
村里惟一的娱乐场所,是一间小小的台球室,晚上6点不到,记者来到台球室时,这里空无一人。台球室的老板说,这里已经闲置许久,村里人不是上孔浦逛街,就是在家看电视。
晚上8点不到,村里就不大看得到有人走动了。18岁的邬刚下班回来,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上网。他说一般要上网到11点才睡,那时候,村里人早都已经睡沉了。
嘉兴
曹王村:热闹的文化活动中心
驻嘉兴记者娄炜栋
一早,嘉兴曹王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老早开门了,这个原本由庙宇改建的活动室分类很细,有老年活动室,乒乓球室,放映室,阅览室,还有比较有特色的十一式健身操室。
活动室里有茶水供应,免费开放,下雨天人就多了,“我们这里还有花了1000多买的标准乒乓球桌,今天不是休息天,人就少,有时傍晚和节假日这里人多,大家还争着上呢。”村道上时不时有车子往余新镇方向开,这里的人条件比较好,有车子或者至少有摩托车,年纪比较轻的人喜欢跳舞唱歌,就会去3公里外的镇上。
金华
雅里村:希望多办培训班
驻金华记者刘焜
金华市金东区曹宅镇雅里村,一个800多人的村子。村里有个老年活动中心和一个露天的文体活动中心。
除了阅览室可以借书、读报,村民们似乎没有其它的文化生活方式。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村民告诉记者,其它还可以学到东西的地方就是村里举办的科技培训班了,因为村里的果农、菜农比较多,大家都很盼望参加这样的培训,可是一年里只有7次这样的培训,因为是免费的,所以每次培训都是爆满。
台州
车官村:怀念当年老电影
驻台州记者张云山
温岭石塘镇车官村依山傍海,村委会附近就是村里的繁华地段,一个小超市、一个水产品批发市场、一个音像店、一个水果店、几个卖船舶器材的店铺就是村子的经济形态。临街的音像店里,只有店主一人在看杂志。
60多岁的陈甲军家住在山上的老房子里,“文化?以前的电影最有文化,现在的不如以前好看了。”陈甲军很怀念当初的老电影。
村民们的生活一般都是吃过晚饭就看电视,晚上10点左右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