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少数几家跨国集团的控制
“杭汽轮”跻身工业汽轮机高端市场
新年伊始,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建华就收到了西门子动力集团工业汽轮机应用部总裁Rene Umlauft(乌尤拉夫特)先生的新春贺卡。
说起与这位总裁的交往,严建华说:“就像江湖豪侠,彼此英雄相惜,却又暗藏刀光剑影。”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在合作、合资谈判、市场竞争等一系列舞台,两家企业频频碰面,既互相尊重又暗中较着劲。最近的一次交锋,就是在贵州赤水纸厂去年11月招投标的一个价值数百万欧元的3万千瓦双抽汽轮机项目的竞标上,包括美国通用在内的这场角逐目前已进入最关键时刻,胜负估计马上将见分晓。
能和跨国公司同台竞技,严建华有底气:“在工业汽轮机领域,‘杭汽轮’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完全掌握了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通过自主创新,赢得了市场的话语权。”
据了解,经过多年努力,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能按用户的特殊需要,非标准设计制造工业汽轮机的厂家,并跻身于只有少数几家国际著名跨国集团控制的高端产品市场领域。工业驱动汽轮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始终在80%以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创建于1958年的杭州汽轮机厂开始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工业汽轮机设计制造技术。 “那时,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消化吸收,根本还谈不上自主创新。”1982年就进厂的严建华回忆说。
引进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引进的技术若不创新、不应用、不发展,也会落伍。正是意识到这种危机,为了避免出现“引进—吸收—再引进”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不利局面,“杭汽轮”发扬“蚂蟥精神”,努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
从1987年到2004年,“杭汽轮”与西门子公司先后签订了两份期限分别为10年和7年的“长期技术合作协议”。通过合作生产,“杭汽轮”在技术上与西门子基本保持同步发展。
在此期间,“杭汽轮”还主动与美国通用电气、日本三菱重工等全球顶尖的工业汽轮机制造商开展合作生产,通过与国外大公司的“联合投标”、“联合设计”、“分工制造”、“联合总装”、“联合服务”,为公司自主创新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引进智力”是其自主创新走的一步“活棋”。为此,“杭汽轮”还先后聘请了刚刚退休的德国西门子公司WESLL(威斯)厂原技术厂长维克尔和原生产厂长吕希曼两位老先生,担任公司的技术顾问,他们除了随时解答“杭汽轮“提出的技术难题外,还每年来公司现场咨询30个工作日。
“杭汽轮”的技术管理模式也不断创新:从最初的产品设计与新产品研发分设到上世纪80年代成立“工业汽轮机研究所”实现设计研发合一,从上世纪90年代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到目前的扁平化管理。生产方式也不断创新:从传统方式到计算机应用到信息化管理到集成制造。
“我们目前生产的驱动用汽轮机已经不完全是西门子的原版本了,而是融入了许多自主创新技术的新版本。”严建华告诉记者。最近十多年以来,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成功开发了“乙烯三机”驱动用汽轮机、4万立方米大型空分双出轴驱动用汽轮机等,特别是“乙烯三机”驱动用汽轮机的开发成功,结束了国外设备长期统治国内大型乙烯重大装备领域的历史。
“杭汽轮”在成套设备引进之初便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并在消化吸收中围绕战略产品和核心技术链不断自主创新,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为了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企业一定要树立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研发活动的投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