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四万海里与惊险神奇相伴
-中国首次环球科考昨天结束,7位浙江科学家回到家乡
-海洋二所将邀请早报读者欣赏深海宝藏
昨天上午10时,“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靠泊在青岛团岛码头。经过近300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各项任务,回到出发地。
“大洋一号”于2005年4月2日从青岛出发,执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据国家海洋局介绍,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共历时297天,行程43230海里。据新华社
“哎呀!忘了给他带件羽绒衣来。”昨天傍晚6点40分,刚到机场门口的陈美小声责备自己。
到接机口,机场工作人员告之,从青岛到杭州的MF8588航班还没来。6点55分,陈美突然笑了,对记者说:“你看,穿红毛衣的就是张涛,帅不帅?”记者顺着方向看过去,一个身高近1.8米的戴眼镜男子拉着行李箱过来,一边朝陈美灿烂地笑,一边把行李往安检架子上搁。
陈美笑靥如花。张涛几乎拽着行李飞跑出来,一见面,两人紧紧地握住了手。
25岁的张涛是昨天上午刚刚结束的中国首次环球科考中,浙江籍科学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今天上午,韩喜球、周建平、周蓓峰、包更生等另外6名浙江科学家将回到杭州。
新郎提前一天赶回
2005年9月20日,乘着大洋科考返回家的间隙,张涛跟同学7年的陈美,一起领来了结婚证。还没办仪式,还没庆祝,还没分糖,相聚一起两天时间不到,张涛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大洋一号”考察船上继续自己的地球物理研究。
“我能不想他吗?”陈美低着头说。张涛紧紧地握着自己新娘的手,说:“她对我很好,很能理解我。”问起将要怎么弥补自己的新娘,小伙子张涛有点难为情地告诉记者:“我真心对她就行了。”
其实,张涛正是为了早点看上自己的新娘,特地提前一天连夜赶回了杭州。
正说着,陈美的手机响了,原来岳父、岳母在三墩的家里为远道归来的女婿包起了肉菜水饺。“我特别爱吃面食。”张涛高兴地说。
25岁的张涛是名副其实的新郎官。2005年9月5日,大洋一号靠近墨西哥港口后,张涛就从船上下来飞回了杭州。9月20日,张涛约上27岁的陈美一起去领结婚证。陈美是张涛的7年同学,大学、研究生都是同校同班的。“他特别忙,而且时间还没个准。”陈美告诉记者,所以乘着张涛从大洋科考回来的间隙就把结婚的大事给办了。
10月20日,忙完东海的科考任务后,张涛马不停蹄地坐上飞机,回到了“大洋一号”上忙起大洋科考。
昨天上午,船一到青岛,张涛就用手机赶紧给陈美去电话“汇报”。刚打完电话,船上一位外省小伙子的未婚妻赶来看望,两人泪眼汪汪,张涛就跑到小伙子身边挨着看。看完了,张涛拿出放在胸口的陈美的照片,做了一个决定:不跟其他6名浙江科学家一起回家,独自提前一天回浙江。
人在船上台风追着跑
“大洋一号上,生活条件蛮好的。”海洋二所的夏处长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船上有乒乓球室、跑步器、自行车等器材供科考队员锻炼,科考队员还可以在船上发电子邮件给家人朋友。
起居上,科考队员一般两人一间卧室,船上装有淡化水处理装置,能把咸水处理成淡水,但是这种淡水一般只能用来洗漱,饮用水还要靠岸上带过去。由于有了这种淡水处理装置,队员们可以24小时都能洗到热水澡。
张涛说,刚开始经过波娜倍的航段一连四五十天没有蔬菜吃,大家手上都不断掉皮,日子过得挺苦,接下来的所有航段,大家吸取了教训,船上的蔬菜供应挺充足,吃得都挺好。
大洋上的生活,跟陆地上最不同的是,用年轻的科考队员的话来说,是没有白天黑夜。连续几天没黑天没白日的干活,有的时候则是白天当作黑夜睡觉,黑夜当作白天通宵干活。张涛说,有一次,三班倒,他接连干了两天两夜的活儿,一沾着床,却碰上了海面上风浪颠簸,海况很不好,翻来覆去痛苦得怎么也睡不着。
没有安排工作的时候,船上虽然有些运动设备,可是船毕竟在海上要漂泊近300来天,还不是很习惯的年轻科考队员们感觉寂寞孤独,于是,年轻的队员们大都拼命干活。
“我觉得船上工作虽然辛苦,但很单纯,人在上面待久了,说话做事都很直接。”张涛说。
陈美在一旁作证:刚才我跟他通电话,他还问我自己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张涛说,让大洋科考队员们最惊心的事情,就是2005年8月底那猛追不放的台风。那天,眼看着大洋一号科考船快驶到墨西哥港口了,突然台风来了,大洋一号驾驶人员赶快躲,不料台风突然变了方向,从北袭来,紧追着大洋一号科考船跑。
台风掀起的浪打在船上铁板震天响。“大家不要出去。”船上广播直播。
第一次看到印度洋热液喷口
张涛回忆,去年12月中旬的一天,大洋一号经过印度洋时,海底摄像头传来的视屏上传来了让大家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觉的画面: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托义式探测设备找到了深海3000多米、冒着黑烟的热液喷口。电抓手冲破海浪,伸进3000米下的深海,视屏上热液喷口处,各种各样的小白虾像下雨一样飞出来,科学家们纷纷激动地赶到甲板上,已经回来的电抓手一摊开,褐色的硫化物,和各种各样的生物、微生物等来自深海的宝藏全部向人类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看印度洋热液喷口,第一次采到热液喷口的样品。海洋二所的所长张海生是深海托义式探测设备研发的负责人,他说:“热液硫化物是我国第一次取到的,这个样品非常珍贵。”
早报读者将有幸欣赏到珍贵样品
热液硫化物看上去似乎是褐色的石块,取了不少,最大的一块直径几乎有半米多长;沉积物像篱笆一样,有点灰色,一块块;同样珍贵的还有深海生物,种类很多,而且好多都是大家没见过的,有全身雪白的虾,还有全身红色的虾,还有各种各样外表奇怪的海葵等。
样品初步估计有1000吨左右。“它们都非常珍贵。”专家说,这些样品对于下一步的调查研究、包括基因研究将可能带来不同寻常的意义。
这些异常珍贵的样品,有一些留在青岛,有一些将随着浙江的科学家一起今天回杭州。海洋二所表示,将通过早报邀请感兴趣的市民前去参观这批世所罕见的珍贵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