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上世纪80年代后的浙江青年人面对严酷的生存测验能不能适应,会起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今天开始到2月15日,正在参加国家南极考察队集训的浙江万里学院学生戴莺欢、戴芳芳、江之尚,将在零下21℃的亚布力顶着呼啸的寒风,用自己的行动为大家一点点揭开谜底。
2月6日下午,22岁的戴莺欢、戴芳芳、江之尚从杭州出发到北京,开始面对为期9天的国家南极考察队集训(详见本报2月7日《亚布力生存测验等着他们》报道)。带队的国家著名极地科学家王自磐教授说,黑龙江亚布力的生存测验可能是3名浙江本科生会碰到最大困难的地方。
今天上午8点30分,3名浙江青年将开始亚布力的野外生存测验。他们将穿上南极装,在白雪皑皑、狂风呼啸、据说能冻掉耳朵的恶劣自然条件下,“滑3个小时的雪,再进行难关道道的冰上求生”。
踏上雪地就摔了一跤
其实,3名浙江青年昨天刚踩上亚布力的土地,就见识了冰雪的威力。
昨天上午七八点钟,坐了17个小时的火车,睡眠不足的戴莺欢睁开疲惫的双眼,往窗外一看:啊!大地银装素裹。睡在下铺的戴芳芳、江之尚也兴奋地站了起来。
可是,小心翼翼很快代替了兴奋。地上,全部是冰雪,戴莺欢走了没几步,“啪”地一声,结结实实地摔了一大跤。“啊哟!我的闺女。”一起来集训的一名40多岁的南极队员忙去扶戴莺欢起来。
“他们都挺好的,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顾我们3个。”戴莺欢感动地告诉记者。
初尝“寂寞”的滋味
到了亚布力南极训练基地,3名浙江青年像其他正式的南极队员一样,住进了偏远的“南极旅馆”。“南极旅馆”外,除了对面有一座“白色”的山外,都是一望无垠的白雪,生存测验就在旅馆附近进行。
像平时在家里做的一样,戴莺欢把已经穿了多天的小衣服洗了洗,拧干后准备挂在外面,却发现不能晒衣服。服务员解释,因为湿衣服放在外面会结冰。
又像在家里一样,年轻人打开了旅馆提供的电视,但是电视很糊。不能上网、没有固定电话,“南极旅馆”让3名青年初尝了“寂寞”的滋味。
“在南极就是这样,不能上网、没有电视、打电话很不方便,是非常寂寞的,同时工作强度又很大。”一名老南极说。
集训队老师发下了每天的作息时间表,3名青年体验到了“工作强度”:早上6点20分起床、6点30分晨跑、7点至7点30分打扫卫生、8点30分至11点30分训练、下午2点至5点训练、晚上7点30分集中开会、晚上10点睡觉。
记者心想这些学生过了假期,能经受得住吗?
“这里当然不像在家里。但我们不怕苦,会适应起来的。”3名年轻人说。
第一次穿上南极服
昨天下午,外面刮着呼啸的大风,戴莺欢、戴芳芳、江之尚3人却激动了起来,他们马上要发到南极考察队穿的正式服装。南极服,全部是黄色的,用羽绒做成。虽然3个人都选了最小号的,可是穿起来还是太大了。苗条的戴芳芳好像变成一个胖娃娃,而身材精干的江之尚仿佛成了将军肚。
“真暖和啊!”戴莺欢说,南极服还是很实用的。今天上午,3名青年将穿上南极服,戴上防紫外线专用墨镜,在亚布力的风雪寒天下,现场感受“南极的真实生活”。
“上午8点30分到11点30分,滑雪3个小时,下午冰上求生。”戴莺欢昨天告诉记者今天要面对的生存测验,又是忐忑又是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