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澜阁终于要大修了。”记者昨天从省博物馆了解到,文澜阁修缮工程将于今天正式开始,市民可于一年后重睹清代皇家藏书楼的魅力。
整修百年藏书楼刻不容缓
昨天下午,记者推开文澜阁那扇红漆斑驳的大门,木质霉烂甚至出现了断裂,庭院中央的小湖泊变成了一摊漆黑的死水,表面还漂浮着大块大块的油渍,题有乾隆手记的大御碑亭和题有光绪手记的小御碑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倾斜。
“文澜阁就像一位百岁老人,在经历了风雨沧桑后不堪侵袭。以前只要一开空调,感觉整栋楼都在颤动,整修刻不容缓啊!”一位工作人员语重心长地说道。
本次修缮规模最大
文澜阁经历过1974年、1984年和1993年等多次维修,其中1974年和1993年两次都属大修,但每次维修效果都不大。据介绍本次大修是建国后规模最大一次。
去年初,根据文澜阁维修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勘测:发现文澜阁的部分墙体已出现沉降;下水道有待疏通;部分木柱的柱根已被白蚁蛀蚀,二层楼梯间东侧的枋子已被白蚁蛀空;下屋檐飞椽霉烂达90%……此外,文澜阁主楼前的假山也有松动(详见本报2005年2月2日《百年皇家藏书楼病危告急》)。原省博物馆副馆长周贵泉认为,维修效果不明显,主要与南方潮湿的气候有关。前有西湖水汽,后有孤山湿气,再加上南方长期多雨,导致木质建筑腐朽较快,同时也加速了油漆和粉刷物的脱落。
文澜阁修缮力求“恢复原貌”
省博物馆文澜阁修缮技术负责人俞道根工程师告诉记者,由于文澜阁特殊的历史及地位,此次整修工作以文物保护为重,遵循“不改变文物原样,保持原有文物的历史信息”的原则,尽量恢复文澜阁的原貌。“由于在文物修缮中将遇到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为了确保文澜阁的修缮质量,我们不会要求工作人员盲目追赶工程进度。”俞道根坚定地说道。
此次文澜阁修缮,主要调整房屋内部木结构,整修屋顶瓦片,重修庭院的园林小品,重新更换铺设下水管道,并重新粉刷。整修工程将于今天正式开始,预计一年后可与市民重新见面。
新闻附件
文澜阁始建于1782年,是年《四库全书》告成,当时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文溯阁、热河文津阁“内廷四阁”。后乾隆又命续抄三部,分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后三者称“江浙三阁”或“南三阁”。如今“南三阁”中只有杭州文澜阁还在。1861年,太平军攻占杭州时文澜阁倒塌(现存建筑系1880年重建),所藏库书散落民间,后由于杭州著名藏书家丁丙、丁申兄弟的努力,抢救回了一部分,于1881年再度存入修复后的文澜阁。
记者手记
“生活在西湖边,可是已经很久没有到湖边去逛逛了。”现代生活节奏明快,忙碌的杭州人虽然守着绝世美景,却经常可以听见市民发出这样的感慨。从今天起,早报记者将带着镜头逛西湖,将湖边景区发生的故事、景区新变化,以最快的速度告诉您。如果您发现了西湖的新变化,欢迎您通过早报热线和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