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评论]
一直以来,我们在讨论民营企业接班人的问题时,总是会涉及到大企业如何完成代际交替,却很少关注中小民营企业以及那些资本实力具备相当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的接班问题。其实目前,在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有不少老板的子女都不乐意接班。并且,民企第二代拒绝接班的现象已越来越多,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另类接班问题
“子承父业”历来是浙江民营企业家财富继承的首选。但日前一项针对浙商的调查报告却显示,仅有约14.5%的企业家明确希望退休后由子女来掌管企业。在极为敏感的接班人问题上,浙商所显示出的理性与开明之外或许还有几分无奈,因为一些企业家的子女并不愿意接班,甚至有人对接班持明显反感和拒绝的态度。
浙江有近40万家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制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大的已有70来岁,一般的也有60来岁,年轻的也超过了50岁。新生代浙商接班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必将在接下去的10年时间内,成为浙商群体中的一个大潮。尽管企业的接班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但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和那些具备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的接班问题却未能引起重视。
自从2004年9月被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录取为研究生后,汤元宋就每天往返于学校和蜂鸟社区之间。在蜂鸟社区,他拥有自己的一套住房,这是父亲给他的礼物。而千里之外,他的父亲正在“中国印刷城”—浙江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为自己的企业寻找着接班人。汤元宋是龙港镇汤家烊村出来的第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汤元宋和他的朋友们探讨前程:是继续在北大读博、出国深造还是去外企磨砺?他还没有想好。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他有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计划,不会考虑回去子承父业。
汤元宋不承父业的想法也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外面人说温州人天生敢闯,但汤元宋的父亲却认为这是为生活所迫,其实心里还是很羡慕铁饭碗,希望儿女们有稳定的生活。和汤家相距不远的苍南县城灵溪,温州康达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老板徐余听也正为接班人的问题发愁。徐余听有个梦想:带妻子去西藏感受生活。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必须找到企业的继承者来管理这个刚刚投入几千万元的企业。他有四个孩子,这在当地同龄人中是少见的。30岁的女儿和28岁的儿子都在教书,老三刚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规划院工作。老四在上大二,却根本无心继承父业。他只能寄希望在28岁的外甥身上,但“这么大的企业不能拿来开玩笑,更不能随便交给人管理”。他还在股东的孩子中选择后继者,甚至想要找个职业经理人来帮他打理公司。但股东的孩子有的也不愿来经营,有的资质不够,其余家族股东则不太赞成请职业经理人。这样,50岁的徐余听只得暂时搁置梦想,继续支撑着。
中小企业除了资金积累不够外,还因为产业层次低,对子女没吸引力。对于这些企业,浙江温州生意人中流行一句话:“不是下岗就是转行”。苍南塑料工业协会会长林增标认为,塑料企业的子女不回来接班,是因为这个行业技术含量低,而且附加值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协会的企业正在商量如何更新换代乃至转产以改变现状。
截至2005年底,浙江拥有各类中小企业30.41万家,数量占总企业数的99.6%;资产总量35683.81亿元,占全省总资产的82.6%;从业人员1130.71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82.7%。从传统的小作坊起步,很多中小企业仍然摆脱不了低层次发展的模式,这已经成为关系到这些企业传承的重要因素了。与老一辈浙商们相比,新生代浙商演绎着完全不同的创富神话。他们不愿意像长辈那样从生产缝纫机、皮鞋开始慢慢积累财富。他们更希望凭借自己的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使财富飙升。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高新技术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