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的教师评价体系
张曙光(浦江中学校长):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已全面推进,然而,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是管理性教师评价,而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迫切需要建立的是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师评价。
新的评价理念,应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事评价,关注教师专业成长进步的历程。在评价主体上多元化,落实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参评;在评价过程中互动化,教师本人、同事、学生、管理者共同参与、交流沟通、对话协商;在评价结果上激励化,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课改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
胡俊飞(永康市古山中学校长):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再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应试,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教师教学的角色转变来看,教师由“权威者”转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合作者、活动的支持者”,学生也由“配角”真正走向了“主角”的地位。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不再是课程传递与接受的过程,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教师不仅关注自身的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学。面对着教师角色的变化和教学过程的巨大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挑战和机遇。而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
“让素质教育进课程、进课堂、进教学”,已成为一句时髦的话语。然而,怎么进?谁带它进?进什么?……无疑,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与搞得轰轰烈烈的学生研究性学习相比,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则还有很多距离。研究性学习,需要研究性教学,而研究性教学,需要研究性的校本培训。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朱跃望(义乌二中校长):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具有配合教学的“导向作用”、稳定教学秩序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凝聚作用”、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作用”和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一所学校离开了校园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就缺乏个性特点,就很难有一流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质量,就很难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
而教师是校园文化构成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因为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更是学生的行为楷模。
所以,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情绪情感等。它是整个校园文化水准高低的标志。“教师要想使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是这种人。”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造人格的显著特点,教师的风范、仪表、言谈、举止都是学生最直观、最好的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显著的暗示作用。
尊重传统创新管理
韦国清(东阳中学校长):学校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正常运作。东阳中学强调学校管理创新,以扩大主体参与管理的广度和提高主体的参与程度为主要手段,以管理重心下移为突破口,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尊重传统文化,注重创新的顺畅性和渐进性。比如,东阳中学传统教学和管理观念如“东中无差生”、“送教下班”、“作业不过夜”、“名师能出高徒,严师也能出高徒”、“七分管三分导,以管为主”等等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都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增加管理平台,提升管理的参与度与透明度。以“专题研究会”为主要形式的议事平台,以东阳中学三个层次名师培养的“读书沙龙”为主要载体交流平台,以校园网站、“校长信箱”和各部门意见箱为主要信息平台的设立,使学校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多样化,参与学校事务的主体也呈现了更大的广泛性,既增加了学校管理的主体参与度,也提高了学校管理的决策透明度。
“三宽”办学创建和谐校园
丰建林(金华汤溪中学校长):在家长、社会舆论以及校际之间都十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分数成为高考录取的唯一标准、决定着学生“命运”“前途”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学生的当前利益和未来的长远发展,如何让教师既辛勤工作又实现自身健康发展,成为学校面临的艰难选择,学校自身也面临重视师生全面发展的长远要求与获得社会当前认可的矛盾局面。
汤溪中学提出“学生学习环境宽松,教师知识视野宽广,学校行政态度宽容”的“三宽”办学思路,追求的目标是:我们没有一流的生源,但我们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最为广阔的发展潜能和追求成功的平台;我们没有一流的师资,但我们能给每个教师以最多的成长和成名成才的机会;我们没有一流的办学设施,但我们能给每个学生、教师以最真诚和最长远的关怀和服务。“三宽”思想体现了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希望我们的学校成为不是扼杀学生人性而是丰富人性的地方,不是少数人取胜、多数人惨败而是寻求人人发展、人人成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