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和市场变化迅速这一先天特性,使得一批又一批的高新企业被淘汰出局,然而,坐落在杭州高新区的软件产业园却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神话,它们的发展秘诀是:决定命运的是创新。
创新,软件企业生存的前提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话语权。”2005年年底,由浙大中控领衔制定的现场总线技术国际标准,正式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审查,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回想起那难忘的一幕,中控集团总裁金建祥教授仍激动不已。
现场总线技术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关键技术,有了它,在工业生产中只需通过一根通信电缆将各种生产设备和仪表连接在一起,便能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测量和控制。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技术一直掌握在美国霍尼韦尔、艾默生和德国西门子等著名跨国公司手中,这些跨国公司利用其垄断的现场总线标准和专利技术,在中国赚取大量的超额利润。
“自动控制技术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工业生产领域,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如果不自主研发,中国将永远受制于人。”1993年,褚健、金建祥带领1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浙江大学两间不足80平方米的教室里创立了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公司(浙大中控的前身),在之后的10多年里,浙大中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产品:国内第一套自动化控制系统、世界上第一台无纸记录仪、我国第一套基于网络技术的现场控制系统。
在自主研发先进技术的同时,浙大中控联合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研发制定了我国第一个被国际电工委员会认可和接受的工业自动化标准。浙大中控,也由此迅速从一家不知名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自动化公司之一,在世界同行中也享有很高声誉。
如今,浙大中控的产品已经销往世界各地,年销售收入也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增加到了去年的9亿元。不仅如此,浙大中控的产品也大大降低了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每年由此产生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浙大中控仅仅是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一个代表与缩影。金建祥说,“创新,是软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创新,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杭州软件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创业者的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信雅达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郭华强,是我国银行、证券等金融电子化工作的首批参与者。只要分析中国证券、金融市场IT技术商的发展脉络,他的名字便会首先跳入眼帘。
1993年,郭华强创办杭州新利电子有限公司。在他担任总裁的5年间,杭州新利电子有限公司的资产增长了100倍,郭华强领导员工创建了应用软件企业的发展模式,第一个推出自助刷卡委托交易系统,实现了中国证券电子化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委托的革命,他领导的企业也成为中国证券电子化领域的先锋和领导者。
1996年7月,郭华强组建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资产7年增长了450倍,2002年11月,信雅达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交易,宣告了浙江省软件企业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的零的突破。如今的信雅达公司已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企业,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中国软件业百强企业。
郭华强始终强调,创新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更重要的是制度和管理思想创新
在许多人看来,“浙大网新”可谓“生不逢时”。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6日,这一年,曾经红极一时的风险投资开始大面积撤出互联网产业。
正是在这种“乱世”背景下,浙大网新信息控股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时隔两周,浙大网新又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入主上市公司“天然科技”,并将“天然科技”更名为“浙大网新”。
之后,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兼并、收购,浙大网新在短短的几个月内集结了20多家IT骨干企业。
从成立新公司到借壳上市,浙大网新只用了两周时间,这是一个奇迹。而更大的奇迹是将20多家公司重组、借壳上市的过程中,浙大网新几乎没花一分钱。
在整合过程中,网新没有贸然将20多家子公司打破重组,“看是一盘散沙,其实正是一种在企业运作上的创新之举。”对浙大网新的整合过程,公司运营总裁有一个精彩的比喻:第一阶段,“APEC”会议,围绕一个主题,子公司各喊各的口号相互增进了解;第二阶段,“WTO”式,多边谈判,子公司发挥各自的强项,但是有一个共同的游戏规则制约着,比如为了便于管理,安装统一的财务软件、财务人员委派制等;第三阶段,“联邦制”,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前进。
今天的浙大网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产品分销商、中国最大的对日软件出口商。浙大网新信息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史烈说,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制度、管理、思想等多方位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