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浙江民营资本投资新领域
浙江民营资本投资除了以产业转移为目的外,投资资源和能源型企业与基础设施、进入原来垄断性行业也成为近几年投资重点和新的领域。在能源、金融甚至文化领域频频出手。
2005年,由浙江奥康鞋业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的中国西部鞋都一期工程主体项目全面运行,这是迄今为止温州人在渝抛下的最大一笔投资项目。
今年初,浙江万向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的岙山石油储存项目,目前已经开始紧张筹备,该项目占地近700亩,油库总容量达150万立方米。现在陆域建设已经竣工,一期的57万立方米油库将马上动工。同时,从舟山市六横岛镇政府传出消息,总投资高达16亿元的浙江华立集团石油储运和精细化工项目,目前已进入滩涂围垦等前期工作。该项目计划至2010年建成,届时年产值可达20亿至30亿元。
浙江民营资本进军水电站投资的“领头羊”浙江惠明能源投资公司率先启动了“西进计划”,在2003年就一举拿下了湖北巴东沿渡河流域的梯级开发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6万千瓦,总投资11亿元,这也是湖北省迄今引进的最大的民营水电项目。
从2002年万向集团参与发起成立国内第一家民营寿险公司民生人寿开始,浙江民营资本大举介入银行、保险行业,并在这些领域大领风骚。2004年8月,由浙江本土13家民营企业持股85.71%的浙商银行开业,成为我国第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2月底,浙江省首家全国性寿险公司——中和人寿已经报送保监会接受审批,并将在最近的几个月内召开发起人大会,如果一切顺利,年内就可以筹建开业。该保险公司,总部将设在杭州,注册资本5亿元。
2004年12月29日,浙江广电集团出资51%,浙江广厦出资49%的浙江影视集团正式挂牌,虽然是个地方性的影视集团,但它的核心资产包括浙江影视频道(ZTV—5)的经营权。这意味着,在壁垒森严的电视频道资源里,民营资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空间,尽管目前还只是控制了49%的股权。浙江影视集团是国有加民营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个模式在以往的中国电视业里绝无仅有。 (《中国经济周刊》据公开资料整理) (阮加文)
对话山西浙商:“温州炒煤团”说法“太荒唐”
“温州炒煤团”最早出现在媒体上,是在2004年初前后,之后“炒煤团”与“炒房团”一样成为媒体上曝光率很高的字眼。
去年底温州市政府的《关于温州人投资山西煤炭产业务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来自温州等地的约500多位商人,在山西投资约40亿元,承包了400多个中小煤矿,山西省的长治、高平、晋城、原平等产煤县市80%的中小煤矿被温州人承包,年产煤炭约8000多万吨,占山西当时煤炭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近两年来,随着煤炭供需矛盾突出、价格持续上涨现象的加剧,温州“炒煤团”、“封杀‘温州炒煤团’”的说法亦愈演愈烈,今年年初更有媒体称“温州炒煤团哭撤山西”。
据《中国经济周刊》在山西的调查了解,所谓“封杀炒煤团”的说法其实是当地政府对煤矿开采的正常治理行动,这一治理最早始于“长治县模式”。长治县在2003年9月,首先对煤矿实行改制,公开竞标,本地一家公司以8900万元中标煤矿,对煤矿控股60%;该公司中标后,大量投入资金,进行改造,使这个煤矿从年产15万吨、回采率20%提高到90万吨和80%——这是当时温州人难以做到的。于是“长治县模式”在晋城、吕梁,晋城等推广。
后来,山西省又实施关闭9万吨以下煤矿的地方政策,温州人的小煤矿也面临被关停。
没想到的是,地方政府的这一正常治理行为却引发了某些媒体的猜测性错误报道,并引起社会各方强烈反响。如有媒体报道说,是因为温州人在山西开采煤炭急功近利,搞掠夺性经营,赚了钱就跑了,留下许多隐患,2004年朔州“3·19”细水煤矿瓦斯爆炸伤亡事故就是例证之一;还有媒体指责说:“他们(指温州人)炒高了煤价,乘机牟利,扰乱了煤炭市场,加剧了能源危机。”
诸如此类的批评和指责,很快构成了社会各方对温州资本在山西煤矿的主流看法,“温州炒煤团”成了流行语和贬义词。
温州人是不是“炒煤团”?温州人与山西煤矿之间到底何种关系?温州人有没有以及为何离开山西?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温州人有何打算……
4月11日,《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山西中小矿山井巷联合会(温州人在山西的行业组织)秘书长许方楷。“温州人不是‘炒煤团’”
《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山西实行对外大开放,要大量引进国内外资金,是你们温州人在山西投资的好机遇。但在外界眼里,你们给山西留下的影响是“炒煤团”和急功近利的形象。
许方楷:温州人在山西投资经营煤矿的约2万多人,投资额过去说约40多个亿,所开办的煤矿主要在忻州市、长治市、晋城市等的县乡,大多是小煤矿,年产量大多在3—6万多吨。过去有媒体报道说我们承包煤矿年产量达到8000万吨,占山西产量约1/5—1/6。这不太确切,究竟有多少还有待统计。
媒体说我们是“炒煤团”,这太荒唐了,媒体本身是炒概念,为了吸引读者。如果要说我们是炒煤团,只能是煤价涨了才开始炒,是用资金短线炒作;但我们温州人是上世纪80年代初就进入山西煤矿的。当时,温州人主要是到乡县一些小煤矿,慢慢地温州人熟悉了煤矿,同煤矿主打交道也多了。从推销小的煤机配件等到小型采掘设备,到后来的承包工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山西一些乡镇小煤矿缺资金、缺人才,有些煤矿开始对外承包,温州人才慢慢开始进入山西煤矿。这能叫“炒煤团”吗?
“温州人在山西煤矿总投资约80亿”
《中国经济周刊》:山西要关闭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这是不是针对你们的?你说温州人不是“炒煤团”,但有个别县市的人说你们急功近利,搞掠夺性经营,留下许多后患。
许方楷:山西省政府实行“关小、改中、上大”的政策,这是煤炭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煤矿开采率约20%左右,资源浪费很厉害,我们温州人也心疼。特别是事故频频发生,还有许多安全隐患,不关闭怎么能行呢?我们十分理解和拥护山西省的政策。我认为,这是大势所趋而决不是针对我们温州人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一部分温州人现在都在投资改造小煤矿,或者是放弃原来的小煤矿,投资中型煤矿。
我本人就放弃了原平的小煤矿,现在在长治武乡县洪水镇投资8000多万元,上了一个年产30万吨煤矿,还购买了一套机械化采煤设备,有采煤机、液压支柱等;另外一位同乡,他在长治沁水县投资7000多万元,把几个小矿改造为年产20多万吨的中型煤矿;我们联合会的副会长郑瑞琼也在武乡投资8000多万元,把原年产6万吨煤矿改造为年产30万吨煤矿,今年6月份就投产。
许多在山西开煤矿的温州人,现在都在关小煤矿,改造和投资中型煤矿。过去有人说温州人在山西投资煤矿40多个亿,依我看,现在都追加投资,我估计累计有80多个亿。这些事实都说明温州人在山西是搞投资经营,而不是“炒煤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