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空”的门何时开
“如果能开放600米以下的空域就好了。”求梓熔话席间不止一次地提到。国家政策正像预想中的那样在发展,从2001年前途一片迷茫走来,2003年5月1日,国家出台了《通用航空飞行管理条例》,意味着个人可以拥有自己的飞机;今年年初,浙江又以省政府“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非公经济21条”,其中明确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民间的声音也在日益响亮,1月18日,浙江省政协委员郑耀在省政协会议上提交提案称,浙江应该大力发展包括飞机制造在内的航空航天工业……
“我期望脚步再快一点,可能,是我们进入太早了。”求梓熔显得有些无奈,“现在要么自己设计,申请自己的知识产权,但这个过程太长了,而且搞设计需要人员、资金,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个投资的风险很大。再则就是引进国外成熟机型,这个需要去审批型号认可证,但目前针对小型飞机的行业准则都没有,技术审核有难度。这些过程流不通,生产许可证和适航证就更不用想了。”
作好8年的准备
我们要求去看一下他们生产的飞机,两位工程师带我们到了和办公区只隔了道墙的仓库。锁着厚厚铁门的大锁已经上了厚厚的铁锈,看来这四架飞机已经被“关”了很久。
“民企造飞机跟民企造汽车的轨迹其实是一样的,开始肯定是困难的,李书福用了8年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汽车,我也做好8年的准备。”求梓熔说,自从2002年5架直升飞机“造”出来之后,因为销售不出去,外资早就撤出,之后生产虽然一直停滞,但他们却一直在寻找新的出路。
“求总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都去过,但最终都没谈下来。”泰翔一位姓周的工程师说,现在跟奥地利谈的那家公司已经有2年了,谈判的困难难以想象,但一直在坚持。
“国外飞机制造行业也开始把目光盯向中国。”泰翔副总经理季星海说,国外的成本太高,中国生产成本相对低一点,而且市场潜力巨大。现在正在谈的那家公司就打算把它们在奥地利的生产基地全盘迁移过来。
“新项目如果谈成,这里200多亩土地就要全部利用起来,而且还得再拿250亩用来做试飞场地。”手指着前方围墙内的荒地,又指了指围墙外的草地,求梓熔在空中画了个圈。“到时,这里就热闹了!”
四问浙江“造机”企业
为什么硬往天上飞?
在浙江,据公开报道的已经有5家民营企业涉足飞机制造行业,但没有一家拿到生产许可证。而且几年来飞机并没有卖出几架。为什么一定要往天上飞呢?
“空中有钱飘,当然要去抓。”求梓熔的话说出了所有进入和想进入这个行业的民企的心声:
“去年12月底,22名温州商人向7家国内外知名飞机制造、销售公司集体订购了22架私人飞机,总金额达1.332亿元。”此前,民航部门也预测过,今后10年间,我国民用直升机的需求量将近2000架,其中轻型直升机占30%;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近1万架,市场总规模7000亿美元。
“去年11月,20多家公司跟我们签了合约,成为我们的会员。”这是乐清飞行总会董事长许伟杰的话,尽管因为种种原因飞行总会的场地、设备还没有准备好,但是跟他们签约的会员公司目前已经达到40多家。
“一片桨叶国外相当于只卖十几万人民币,但卖到国内就要五十多万元,整架飞机进口更不用说了。”季星海感慨万千,如果民用飞机国内自己生产,可以节约一半的成本。只要政策这一关过得去,市场不容忽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民用直升机的拥有量约为70架,全世界有民用直升机2.4万多架,平均每百万人拥有3.9架,而我国平均每百万人仅有0.07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