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财富的城市,一个外来的打工群体,一个憨直的汉子。
义乌,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这里有来往不断的客商、富足的人群,也云集了大量的外乡民工。这里每天上演着财富的故事和梦想,也难免掺杂着矛盾、不公与失望。
陈有德,一个四十多岁的黑脸汉子,权力不大的工会主席,凭着“当干部就要为老百姓办事”的信念,为了“让遭遇不幸的民工兄弟姐妹们不再流泪”,硬生生地在这座城市里为来自他乡的贫、弱者垒起了一块“公平和正义”的高台,而且在全国率先闯出了一条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化维权之路。
一个“拒绝清闲”的工会主席
“有冤屈,请向我们倾诉;有困难,让我们替你代诉。”矗立在义乌市总工会一层大厅的这个醒目标牌,让所有的进入者注目。这句硬邦邦的话,是从陈有德上任之后开始承诺的。
1998年,陈有德从义乌市荷叶塘镇党委书记的位置上转入义乌市总工会任党组书记、主席。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个相对清闲的位置,总算可以歇歇了。但陈有德偏不,偏偏在这个位置上“折腾”出了老大的动静。
陈有德的“不安分”源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义乌市的非公企业占九成,全市本地人口只有68万人,而外来人口却达76万人。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下,又处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向3000美元迈进的时期,劳资矛盾成了义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而在已经形成的纠纷和矛盾前,这些“外乡人”的尴尬处境是显而易见的。不懂法、没钱请律师和交诉讼费、劳动仲裁及诉讼时间过长、手续过于繁杂……由于维权艰难和成本高昂,不少外来工只得选择非正常的手段来讨要自己的权益。“××帮”等一些地域性外来工自发组织出现了,多起由劳资纠纷引发的职工跳楼、老板被杀的恶性事件发生了。
看到外来务工者的不幸与无助,陈有德说不出的憋闷和难过;而对于这类劳资纠纷留下的隐患,陈有德更是急在心里,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他明白,类似的纠纷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好比是一个个“定时炸弹”。
“既然不能回避矛盾,那就想办法来化解矛盾!”陈有德想给这些遭受不公,又无力保护自己的民工们建一个“家”——一个听他们的倾诉、为他们讨要公道的“家”。 “为贫者弱者撑起保护伞”的工会工作思路提出来了。
但困难和犹豫同时沉甸甸地压着他,愁得陈有德成宿睡不着觉:没一个法律人才、没有维权经费……可面对外来务工者们艰难的处境,那一张张愁容密布的脸庞,陈有德拍了这个板,干!
说干就干,义乌市总工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名专门的法律人才,几经努力,成立起“义乌市总工会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并向外来的打工者响亮放出了“有冤屈,请向我们倾诉;有困难,让我们替你代诉”的承诺。
“为贫弱的外来民工维权”,“做‘维权工会’”,陈有德把自己和义乌市总工会逼上了一条新路,一条艰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