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本网记者感受义乌"专题 请您发表评论
浙江在线义乌特别报道 5月12日的傍晚,暮色中排排簇新的厂房接二连三地亮起了灯火。这家名叫浙江伟海拉链有限公司的新兴企业又到了一周两次的学习时间。自发加班一小时,生产技能、企业管理、市场分析……脱下了工服的青年人有的聚在一起探讨研究,有的独自一人捧着本厚厚的书埋首细读,还有的挤在大礼堂里听老板陶海弟给大家上课。
这个今年刚刚41岁义乌汉子,此时没有丝毫的羞涩,面对台下一对对渴求的目光,陶海弟有些激动。“企业就是一个大学堂,我的人生也算一本教科书,我希望大家一起学习成长,把我的过去和大家分享。”
没读完高中的陶海弟对学习有着异常深刻的理解,作为义乌最后一代摇过拨浪鼓讨生活的货郎,艰辛的社会生活成了一步步扶持他从泥泞崎岖的山路走向世界市场的最好老师。
1982年,还只有17岁的陶海弟有了人生中第一个老师,那就是他的父亲,一个干了一辈子“鸡毛换糖”的货郎。从此,陶海弟用稚嫩的肩膀挑起100多斤的货郎担,学着父亲的样子,摇着拨浪鼓走在江西的乡间小道,每天鸡鸣而起,日落而息,一天要奔波60多公里,这一走就走过了两个春夏秋冬。
今天,陶海弟坐在宽敞的办公室回忆起那段时光,心里充满了感谢:“谋生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苦难是生命中最大的财富。”当19岁的他独自一人在异乡手捧只有两块白切肉下菜的年夜饭,寄居在昏黑的小屋望着飘雪想像未来的时候,坚毅不屈的目光已经隐隐浮现脸上。
两年的末代货郎生涯很快结束了,陶海弟迎来了人生第二个引路人,自己的大哥手把手地教会了他在义乌的大市场里摸爬滚打大。从飘摇不定的走街生活到守着小铺贩卖纽扣、拉链,陶海弟的人生脚步越来越稳健。
1994年,陶海弟投资300万元,办起了义乌伟海拉链有限公司,从一个经营户摇身一变成了生产商。12年间,他的企业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拉链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国内出口份额。
对于未来,从义乌的市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陶海弟有两个愿望:一个是要让自己企业里的年轻人都能听听他这一路走来的坎坷,当好他们成长的老师;还有一个就是要在美国最繁华的曼哈顿树起一块伟海拉链的广告,让世界都知道有这么一家义乌人办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