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繁华深处是文化--对义乌发展文化动因的追问
www.zjol.com.cn  2006年05月16日 17:38:22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从俗语看性格

  义乌人朴实、率直、重义、尚礼的人文精神,沉淀为俗语、谚语,规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形成了义乌独有的乡风民俗。如"出六归四",它既指称待人接物,也是待人接物中的行为标准。在日常的礼尚往来中,义乌人遵循的是超值回礼(即"出六"),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懂道理。在义乌,人与人相处重真诚,人们常以"算计别侬一千,自己划到八百"相告戒。

  义乌人好客,把客人看成是带来财富的"龙",因此有"客人是条龙,不来就要穷"的古训。还有"上门不欺客",即宽容待人。就是指来的人即使是曾经无理于你,或是曾经伤害过你,但如今人家到你家来,就是客人,就要以礼待客。在义乌农村,但凡有客来家,不管是老客新客,甚至不管你是否认识,主人总是尽其所能以礼相待,那是一种如本能状的行为,不关大方与否。大约中年以上的义乌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家里好不容易杀了一头猪,卖了猪肉,猪血、猪内脏分送亲戚邻里,往往到最后,自家什么都没有留下,这是六七十年代以前在义乌农村很常见的"先客后主"的事例。

  又如"日无米,夜无被,怨天怨地怨侬自"、"娘有爷有,不如自有""三个五更抵一工,日日起旱勿会穷",劝人不等不靠、自立自强、勤劳致富,还有如"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教人树立忧患意识,等等。正是这种特有的人文精神土壤,培育开放出了今天义乌人"务新(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求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勇为(敢于梦想、敢于创新,敢于追求)、实干(不以事小而不为,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苦干)"的精神花朵。

  从市场看发展

  义乌市场发展20年,成就自然让人自豪。但是对于与市场的发展一起走过来的义乌人来说,发展中的那些细节,也许更显得鲜活而难以忘怀。

  人们忘不了当年几个"摆摊"的与县委书记拍桌子据理相争的细节。20年前,哪里的"投机倒把"不是见了"官"就跑,还敢与县委书记相争?正是心怀脱贫致富强烈愿望的义乌人,以他们的"义无反顾"促使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四个允许"的政策。有人总结说,义乌市场是"群众背着政府偷偷干,逼着政府支持干"而起家的。

  人们忘不了1984年县委提出"以商建县"发展战略前的那场争论。那是一场真正广泛而深入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那种在全县上下无处不在的争论给人以太深的印象。它不仅确立了义乌"兴商建县"(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更为义乌的市场发展赢得了"政府部门工作围绕市场转"的优良环境。

  不少来义乌采访、参观的客人常常不解地问:为什么义乌的干部群众在说起义乌时,总是一脸的自豪与自信?是的,为什么?因为所有在这里创业、在这里生活的义乌人,他们了解义乌的起点在哪里。因此,他们坚信,义乌能从20年前的浙中小县走到今天全国强县市的行列,就能够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感谢义乌市委市府决咨办主任傅慧敏女士对本文的支持)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义乌特别报道组  编辑: 朱小燕

相关稿件

浙江学习推广“义乌经验”

·义乌经验·农村篇:20年后农村同享城市文明 2006-05-16
·义乌经验·农村篇:"搬"走贫困 下山村民盖起新房 2006-05-16
·义乌经验·农村篇:勤劳的乡里乡亲共同致富 2006-05-16
·义乌经验·农村篇:兴旺的农家饭店宾朋满座 2006-05-16
·义乌经验·工厂篇:摇着拨浪鼓闯进世界市场 2006-05-1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