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义乌人尝够了贫穷的滋味,也锻造出敢闯敢创的品格。如今,义乌百姓的钱袋渐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义乌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35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9.5平方米和60平方米。义乌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23.6辆;80%以上的村庄和社区建有灯光球场、健身场所;23000多名流动人口子女走进了义乌当地的学校,全市73%的城乡居民参加了大病医疗保险。
安居,乐业,生病有保障,孩子能接受教育,这些小康生活的指数节节上升,让在义乌生活的160万本地人和外地人都觉得很幸福。
关于住房这件事——5年有房有车有摊位
30岁的外乡人宋正德刚来义乌时一无所有,但他只用了5年时间,就有了一套小别墅、一辆汽车和国际商贸城一个摊位,还娶了一位漂亮的妻子。说起他的“暴富”史,宋正德很谦虚:“我这点钱算什么,在义乌,比我干得好的人多了去啦。”
2001年,宋正德大学刚毕业,到义乌看望姨妈。到义乌以后,他惊呆了,这个城市不大,但是处处洋溢着商机。“在义乌,你几乎看不到完全封闭的小区,每幢楼房的下面都是店面。”宋正德当时就决定留在义乌。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给饰品公司采购原料,这份工作是体力活,一个月工资600元。”每天晚上,宋正德提前把公司所有部门需要的原材料汇总起来,第二天就各个市场一个一个摊位地找,常常要在市场上耗上一天,有时候还要通宵加班。
凭着自己的努力,一年以后,宋正德从采购员做到了饰品厂长,但他始终觉得离自己的目标还太远,他要自己做老板。
2002年10月1日,宋正德用一年多来积蓄的一点钱,在义乌贝村租了4间民房,雇了10多个工人,开起了自己的饰品厂。“工厂刚开办十分艰难,我一个大男人和10多个女工一起做头花。有一次赶一批外贸定单,我连续工作了10多个小时,把货运上车,我才想起来还没有吃饭。虽然很累,但是很快乐,因为钱越赚越多。”宋正德在他的小别墅前回忆。
这样干了一年多,这个“打工仔”就花60万元买了一幢小别墅,结了婚,在义乌扎下了根。宋正德说:“现在钱不缺了,抽空我们一家人就自驾游,今年夏天我打算带老婆孩子去海南玩一趟。”
背景点击:义乌160万人口中有近100万是外来人口,因此义乌积极推行“流动人口本地化”管理,努力开创“发展空间共存、生活资源共享、社会责任共担、社会秩序共管、经济繁荣共创”的新局面,鼓励外来人员为义乌建设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