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出租车惨淡经营的状况,有一个背景不能忽视——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已经步入“高油价时代”。在这种状况下,出租车行业被许多业内人士称为“高投入、高风险、低利润”的行业。
杭州的王师傅是“奔的”司机,他说,由于油价的飙升,自己已经吃不消了。“开车5个月以后,生意没有什么起色,每个月保本就不错了”。王师傅介绍说,除了每月付给公司的10600元承包金外,保险费和油费也将近花了6000多块钱,而月收入只有12000左右,每月亏损超过5000元。
其实,“高油价时代”的来临,也让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尤其是“奔的”司机叫苦不迭。为了维持运营成本,“原来大约每天1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不得不再延长两三个小时。”寿师傅是上海大众“奔的”司机,在电话里他如此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感叹。
叫苦的还有出租车企业。“我们也是在赔本赚吆喝。”杭州一“奔的”运营公司的负责人说,由于“奔的”推出时前景确实诱人,公司贷款购车后却发现已经是“骑虎难下”。
“我们每辆车的年纯利润大约是740元。”杭州第一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宝华的答案显得十分悲凉。而杭州第一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出租车业务,还主要是以帕萨特等为主的车型,并不涉及豪华的“奔的”。
据宁波光大公司总经理邓玉华介绍,该公司2004年投放的10辆奥迪出租车,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承包者挣的钱还不如捷达车多”。
矛盾激化
在豪华出租车运营不景气的背景下,出租车企业和司机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各自的诉求:
出租车企业的直接诉求对象是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诉求内容为“提价”。
最先获得提价的是宁波,在2004年11月30日,奥迪出租车的起步价已经调整为10元/3公里。
为了解决“奔的”师傅的困难,在“奔的”运营两个月后的2005年3月,上海大众交通集团总经理杨国平曾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希望提高“奔的”的运价:3公里10元的起步价不变,3公里以后每公里加收1元,10公里以后每公里再加价1元。然而,这一申请被上海市物价局否决。
为了缓解高油价背景下的出租车运营压力,2005年11月8日下午,杭州市物价局召开了出租车调价听证会。根据杭州市交通局提交的申请方案,奔驰出租车起步价由12元/4公里调整到10元/2.5公里,每公里2.5元的租价不变。
在提价方案未获批准之时,“奔的”出租车司机的诉求对象主要是出租车公司,诉求的内容只有一个:降低相关承包费用。
2005年9月,在“奔的”运营了半年多时间以后,杭州“外事”的“奔的”月承包费从原来的10600元降为9100元,下调了1500元;“四方”的月承包金调整为9000元左右,同时将承包合同从原先的7.5年减少为3年,“奔的”司机除了每个月可少交1600元的“份钱”外,还免除了承包后期高额的维护风险。
即便如此,矛盾还是激化了:8名河南籍司机于2006年1月9日凌晨,将“大众”公司的6辆“奔的”驶出杭州市,一路狂奔到他们的老家河南周口市西华县。
“奔的”师傅的诉求只有一个:解除承包合同。“每个月都是亏损,想把车退了。”参与“出逃”的一位师傅说,他们想把押金要回来,但公司不同意,所以他们才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后来,“大众”与6名“奔的”司机达成协议,同意退还每辆车8万元或6万元的押金,而每辆车也需支付大众出租公司5000元的违约金,这一事件才得以顺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