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学校回到家的汪莹,想起半个月前自己在“心理中国”大型挑战赛的表现,还是觉得有点遗憾。虽然她是这次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最后也进了6强,“如果现场发挥再好些,我或许能走得更远。”汪莹说。显然,她并不满足自己的成绩。
“心理中国”大型挑战赛,是一档借鉴美国心理咨询师选拔模式的比赛,吸引了229位有一定心理学基础的选手报名参赛,最后获胜的选手,将获得心理咨询终身免费培训。作为宁波惟一一名进入最后决赛的选手,汪莹见识了一场真正的心理“风暴”。
阴差阳错读了心理学
今年22岁的汪莹,是宁波大学心理系的大二学生,在父母眼里,她是一个文静的女孩,但汪莹却觉得自己“很热情、很独立,这样的性格很适合心理咨询工作”。
“我们家世代没人从事同心理学、医学有关的工作,当初报考心理学只能说是‘阴差阳错’。”汪莹告诉记者,最初,她对心理学并不了解,同心理咨询师也从没接触过。填报高考志愿时,心理学也不是首选,“是第一志愿没被录取,才被调到心理学的”。
进大学后,汪莹才发现,心理学同每个人日常生活的相关度都很大,她也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专业。
海选进入最后八强
今年6月21日,汪莹得知国内将首次举行心理支持类大型挑战性真人秀电视节目,学本专业的她,当然不会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更何况倘若能脱颖而出,她就能成为我国第一位通过选拔参与心理咨询培训的人。
汪莹不假思索就报了名,没想到,一路海选下来,她居然很顺利,成为最后的八名选手之一,但后来的比赛越来越严格,困难也越来越多,汪莹当然也承受了心理压力,“其实,比赛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心理调节”。
在10天里,汪莹面临一系列考验,不仅有耐心、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这些日常生活能力的考验,还有对一名心理咨询师特别需要的倾听、同理心技巧的考察。
宫保鸡丁令她翻船
最后几天,比赛只剩下两关了,但一盘宫保鸡丁,让汪莹不幸出局,止步6强,“原来我的目标是4强”。
汪莹介绍,当时比赛设置的场景是:一对中年夫妇正在点菜,失业的丈夫开玩笑说想吃龙虾,却被妻子嘲讽了:“你挣多少呀,还想吃龙虾。”当服务员端来他们点的宫保鸡丁时,不吃花生的丈夫,终于把憋着的怨气发泄在了服务员身上。顿时,妻子、丈夫和服务员,三个人的争吵声,让整家餐厅的屋顶都快给掀翻了。
“我就因为一句话翻了船。当时那位‘妻子’向我诉说,‘老公没工作,家里买什么都得算计。我一天忙里忙外,心情能好吗。’而我在结束咨询时对妻子说,‘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存在的问题?’”就是这句话,导致几位评委给汪莹的评判是:没有引导当事人尽情倾诉,没有充分理解当事人的心情。
汪莹认为,主要是自己经验和阅历不足,“毕竟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心理咨询师存在47.6万缺口
不过,经过这次比赛,汪莹对自己今后的发展道路充满信心。汪莹说,目前在我国心理咨询师还是个新兴行业,“但我国存在人际、夫妻、亲子等交往关系问题的人口占到了31.4%。而且,我国每100万人口中,只有4.6个心理咨询工作者。”
她介绍,按照国家标准,心理咨询师和国家人口的比例应达到1比1000。“心理咨询师至少还存在47.6万人的缺口。”